蔡琰,字文姬,原字昭姬,晋时因避司马昭之讳,改字文姬,东汉陈留圉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精于天文数理,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
蔡琰生于陈留,后跟随获罪的父亲亡命流离,六岁时,蔡邕半夜弹琴,琴弦断了一根,蔡琰只是一听,就正确地说出说“是第二弦断了。”蔡邕又故意弄断一根考教她,蔡琰又一次正确的说出:“第四弦。”蔡邕认为女儿不过是偶然猜对,但是蔡琰却自有理论:“吴札观化,知兴亡之国,师旷吹律,识南风之不竞,由此观之,何足不知。”蔡琰虽然小小年纪,但在音乐上的造诣已经令人叹为观止了。蔡琰后来嫁给了卫仲道,夫妇两人恩爱非常,可惜好景不长,结婚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琰不曾生下一儿半女,遭到卫家嫌弃,认为她“克死丈夫“,当时正年少气盛、心高气傲的蔡琰,哪里能受得了这种白眼,她不顾父亲的反对,愤而回家。
董卓死后,他的部将攻占长安,军阀混战,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在“中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纵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入朔漠,回路险且阻”的状况下,蔡琰跟许多妇女一样被掳到南匈奴。在十二年中,她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也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学会了一些异族的语言。
蔡琰怎么回来的呢?史书这样记载:“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曹操在洛阳为官时,与蔡邕“有管鲍之好”,比蔡邕小22岁的曹操,敬慕蔡邕的才学和信义,蔡邕则推崇曹操的文韬武略,他们之间过从甚密,天下三分初定,正是外定武功,内修文学,力图文治的时候,因此想起来把亡友的女儿赎回。
蔡琰多年被掳掠是痛苦的,结束十二年的羊肉酪浆的生活,离开对自己恩爱有加的左贤王,和天真无邪的两个儿子,分不清是悲是喜,只觉得柔肠寸断,泪如雨下,在汉使的催促下,她在恍惚中登车而去,在车轮辚辚的转动中,十二年的生活,点点滴滴注入心头,从而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蔡琰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屯田校尉董祀,这年她三十五岁,董祀才二十出头,起初的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谐。就蔡琰而言,饱经离乱忧伤,已经是残花败柳之身了,再加上思念胡地的两个儿子,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是一位自视甚高的人物,对于蔡琰自然有一些无可奈何的不足之感,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免为其难地接纳了她。
曹操这个人,他知道身处政治旋涡,而历经磨难的文姬,已经经不起任何波折,他也知道,蔡琰嫁给他曹操,只能做一名侍妾,而与董祀结婚,则是正妻,曹操欣赏她的才情,但是不能给世人以任何口实,毕竟他跟她父亲还是忘年好友。最主要的,他希望她今后的人生能平静安宁,躲避于这个乱世而读书修史,跟着他曹操,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所以,他让蔡琰嫁给了同样才华横溢的名士董祀,他相信,那个年轻人,终究有一天会懂得文姬的好,并且也许是故意的,他给了她一次机会,文姬求情,董祀免死。
史事讲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