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也知道,一个白身和一个举人的差别有多大。丁淳一个举人,竟然对一个白身如此推崇,若不是那人真有料,便是丁淳是个大傻子。很显然,丁淳不像是后者。
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好说的?就按着丁淳的推荐,好好学一学这古代的四书五经吧。丁樘也确实好奇得紧,这明朝的教育,和后世的教育,有什么异同点。
毕竟他也是受过后世十几年应试教育,并且成功跨过高考的门槛,进入名校的。想来对付科举应该也有一些天然的优势吧。
想是这么想,但要说不紧张那也是不可能的。后世虽说涉猎较多,文理分科都有学习,但就深度而言,绝对比不上这个时代的老学究的。
比如就以明朝官方指定的教材来说,后世都知道是四书五经对吧。这叫做“经义”,明朝之前,除了经义还有其他门类。到了明朝,便只考经义了。
经义说是考四书五经,永乐年间编纂的《四书五经性理大全规定了这四书五经分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九部作品。但其中春秋分《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三传。
但是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对四书五经的注,即朱熹的注解的四书,程颐、朱熹注解的《易、蔡沈传注解的《尚书、朱熹注解的《诗经、胡安国和张洽等人注解的春秋三传等。
你以为完了?错!还有对这些注解的注解、对注解的注解的注解、注解套娃!
所以说,四书五经学下来,你也可以说学富五车了。
而看到上面列举人名,有一个出现过很多次,没错,就是朱扒灰。也难怪后来有人编排朱元璋攀了朱熹的亲戚,朱子注解对于明朝学子来说,可谓苦大仇深!
以上,便是丁樘的认识。
大明宗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