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梅岭镇有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大明建国之初,逃荒或者躲避战乱的流民汇聚于此,这才有了这个小村子。
这个小山村地处山南,一条小河绕村而过。当年村民们就因为这事,还为了这个村子是叫山南村,还是叫小河村起过争执。
后来在众人争执不下的时候,有人从邻村请来了一位老秀才,这可就不得了了。那个年头找个识字的人都难,这位不仅识字,还有功名在身!这就让人敬重不已,老秀才出马这才把名字定了下来。
不过老秀才这两个名字都没用,元末明初的战乱,早已经让他厌倦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几十年的人生经历让他深深懂得了平安是福的真谛。所以这个老秀才就给这个村子取了个福安村的名号。
这时候正值傍晚,福安村中炊烟袅袅,劳作一天的老黄牛摇着牛尾跟着主人走在山间的小路上。
村中有一户人家,围着小院的篱笆上爬满了藤蔓,上面开着不知名的小花。院中有两间坐北朝南的茅屋,一大一西边还有一座牛棚。
太阳落山,院中的几只老母鸡咯咯叫着,正在往设在牛棚的鸡窝里钻。一只五彩斑斓的大公鸡昂首挺胸地站在鸡窝边,检视着自己的后宫们。
小院当中大屋的门半敞着,袅袅炊烟正从立在屋顶的烟囱里冒出来。
“爹,弟弟,我回来了!”头上围着碎花头巾的郑小鱼手里挎着篮子,拉开扉门,驱赶着想要逃离院子的鸡群。
话音未落,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从屋中闪了出来,冲到了郑小鱼身边,拉住了她的胳膊兴冲冲地说道:“姐姐,你可回来了!”
郑小鱼摸了摸弟弟的脑袋,问道:“怎么了,这么高兴?”
郑小海兴奋道:“你带回来的那个姐夫醒了,正在屋里跟爹爹说话呢!”
“真的?”郑小鱼眼前一亮,挎着篮子疾走了两步,身子忽的一顿,折回来在她弟弟的脑门上轻轻地拍了一下,嗔道:“胡说什么呢,谁是你姐夫?”
郑小海咧开嘴笑了笑,正在换牙期的他少了两颗门牙,显得十分滑稽:“嘿嘿,姐,咱爹都告诉我了,他说那人的命是你救的,当我姐夫没跑的!”
郑小鱼俏脸微红,伸出一根青葱指点在了郑小海的脑门上,佯怒道:“再敢多嘴,看我不把你的嘴缝上!”
姐弟二人边说边走,郑小海不在乎的揉了揉脑门,问道:“姐,你不是去买肉了吗,买回来了吗?”
郑小鱼从篮子拿出来一个荷叶包,说道:“吃吃吃,整天就知道吃,把荷叶里的猪肉拿出来洗干净了,待会儿姐姐给你做好吃的。”说着就把荷叶包往郑小海怀里一塞。
郑小海隔着荷叶闻了闻,似乎得到了天大的享受:“真香啊”说完就欢欢喜喜地拿着猪肉奔向了厨房。
“哎,你慢点儿”郑小鱼一把没抓住,郑小海已经跑到了厨房。
郑小鱼看着弟弟兴冲冲的样子,摇了摇头刚要进屋,忽地想起刚才弟弟说的话,便又停了下来。一双黑珍珠似的眼睛盯着半掩的房门,咬着嘴唇不知在想些什么
杨子安睁开眼时,发现自己正仰面躺在榻上,映入眼帘的是一根粗大的圆木,两边是一根根像肋骨似得檁木,上面直接铺着干透的稻草,连个承尘都没有。
费力地扭头望去,屋中除了一个掉了漆的木柜,一件多余的家具都没有。
不过屋中还有一个面容黝黑的中年男子,坐在床边正笑眯眯地望着他,似乎对他的醒来丝毫不感到惊讶。
杨子安已经醒过来好几次了,只是每次都是刚刚睁开眼,便又会闭上。现在他再次苏醒,看着眼前这个中年人,只是觉得很是熟悉,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想不出这人是谁,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出现在这个地方。
杨子安挣扎着想要坐起来,却感觉自己浑身酸痛无力,只能无奈地又躺了回去,强吸了一口气问道::“大叔,这是哪儿?”话虽出口,声音却显得沙哑无比。
杨子安的声音虽然低哑,老郑头却听了个清清楚楚,他盯着杨子安虽伤痕累累但却十分壮硕的身子,笑呵呵地道:“这里是福安村,我叫郑有船。”
大明有闲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