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忠顺亲王一系人马忙了一天,一切都按计划顺利进行。
又过了一夜,凌晨时分,杜忠德被放了回家,果然直接去了贾府,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根据监视的人回报,贾府中人此前对此事也是毫无察觉,这样看突然打击的目的已经达到,贾府到时候必将阵脚大乱。
毕竟偌大的贾府,现在连个上早朝的人都没有,即便贾政也只是个工部员外郎,从五品的小官根本没资格。
贾赦和贾珍身上有爵位,倒是可以参加早朝,但是这种没官职的闲散爵爷,国朝并不要求他们必须上朝,毕竟去了也没什么事可干,还跟着受罪,谁还去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
这一天监视贾家的人用的全是忠顺亲王和吴亮等人家中忠实可靠的家丁,连兵马司的人都没敢用,怕的就是泄密。
但放走杜忠德后,对贾家的监视任务加重,力度要更大,人便不够用了,需要继续增加人手。
本来兵马司的兵丁是最好的选择,但在没有给贾家定罪之前,贾家仍是尊贵无比的顶级国公府,兵马司的兵丁一来没有这种职责,二来这样的动作,没有诏书,怕是没人敢去讨打。
正在犯难之际,五城兵马司总指挥使裘良主动献计,让潘超、潘豹等潘家叔侄召集手下闲汉泼皮去做这事。
当然这些泼皮都是些欺软怕硬的主儿,要在平日这些人必定不敢去做,但今时不同往日,只要同他们讲清贾府面临的局势和要被抄家灭门的结局,再许以钱财相酬,他们必定抢着去做。
惟一可虑的是怕他们不信,虽然潘家叔侄知晓内情,但以他们的地位去说荣宁两府面临的危局,只怕别人只会当故事听,没人相信,更不会有人因此去得罪贾府,给再多的钱也不行,有钱还得有命花不是。
如此便需一个有分量的人出面,或者给潘家叔侄一封盖印的手书说明此事,使他们能够取信于人,此事便可成。
同时他将亲自去西城兵马司,杜忠德不在,他可以亲自指挥,以维持荣宁街治安为由,在外围布置人马,呼应潘家叔侄。这是兵马司份内之事,没人能够拒绝。
五城兵马司是都察院的直管下属部门,左都御史吴亮是都察院的院首,裘良是五城兵马司的总指挥使。两人平日便走得极近,吴亮的很多私密事都是裘良替他办理,视裘良为心腹骨干。
此时裘良也不负他所望,献出妙计。吴亮欣然接纳,并亲自手书一封,交给裘良,让他去与潘超交代此事。
他一介清流,是不屑于亲自参与此事的。并再三叮嘱裘良,事后务必取回此书,当着他的面毁掉,毕竟这不是什么好事,有污清名。
计议已定,裘良亲自去布置,吴亮则准备去上朝,今天他是主将,要亲自上本弹劾贾府,大意不得。
······
荣宁街
裘良离去后,宝玉也带人退回荣国府,关紧大门,离开前还不忘让人去把自己的秘密武器给捡回来,差点没把捡的人给熏哭了。然后他自去院内审问潘家叔侄去了。
府外大街上,只剩下了维持秩序的兵马司的人马和一堆被串在一起的泼皮。
几个副指挥使都感觉面临的局面有些挠头,本来让他们来时说的是维持荣宁街的治安,这没有问题,如今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可完全没想到总指挥使竟会与贾府发生冲突,还指称贾府谋逆,而自己家指挥使却与贾府站在一起,难道也谋逆了?也太离谱了吧。
更离谱的是,总指挥使裘良竟被贾府一个少年,用一块石头还是什么给打晕了,晕倒前竟让兵马司的人监视贾府,这可是一个难题。
裘良说贾府谋逆,可谁知道是真是假,这要是真的,这么做自然算是立了一小功,可要是假的,那岂不是把贾家给得罪了,将来都不用贾家出手,杜忠德回来就能把他们几个给抽筋剥皮、生吞活吃了。
可裘良是总指挥使,若不按他说的做,万一他说的是真的,将来也没他们的好果子吃。
红楼之嫡子风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