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天子,一定要勤政爱民,这是刘宏给自己定下的底线。
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可以改革的,摒弃旧制,立新制,目的也是让大汉富强昌盛。
金色的晚霞,犹如一只神奇的巨手,徐徐的将整个长安城拉开了的帷幕。
养心殿内。
刘宏坐在龙椅之上,正在批阅着奏折,三宝走了进来,小心躬身道:“陛下,吏部尚书文大人在殿外求见。”
“哦?宣吧。”
“诺!”
片刻,吏部尚书步入养心殿:“臣文华拜见陛下。”
“何事?”
刘宏略微抬头,眼光扫向吏部尚书。
“启禀陛下,这是近日各地新任官员名单,请陛下过目。”
“嗯,朕知道了,先放龙案上吧。”说着又开始批阅奏折。
只见三宝从文华手中接过名单,轻轻放在龙案一旁。
“陛下,臣斗胆,还有一事。请陛下早日定夺。”
“哦?文爱卿还有何事,一并说来。”
刘宏合上奏折,目光盯向文华。
文华腰躬的更低了,恭敬道:“陛下,我朝科举在即,往年是由礼部承担,主持科举,但如今礼部尚书一职空缺,臣肯请陛下选定本次科举主考官和副考官!”
大汉科举制度兴于第二任汉天子,每两年举行一次,为大汉选举大量人才。
然而,在刘宏看来,如今大汉的科举制度,有着极大的弊端。
大汉科举制度,天子直接任命主考官,由主考官一手操办。
这就会导致本次科举的所有考生,最后被归到了这位主考官门下。
这些考生,就对外声称是这位主考官的弟子。
等到这些考生们步入官场,自然会被归到了主考官的派系之中。
如此一来,这朝堂之上,无法避免的出现一些师门裙带关系...
而这些有裙带关系的官员,容易在官场中相互拉帮结派,并且官官相护,将官场当做自家的私有地。
这都是历代王朝中出现过的情况。
刘宏突然从龙座上站立起来,踱步在这大殿中,眉头紧锁,吓得旁边几人大气不敢出。
他允许百官们之间相互争斗。
毕竟,没有哪一位天子,希望看到群臣们同仇敌忾,相亲相爱。
但斗争的前提是,不能抗旨!不能将天子的圣意放在自己的利益之后!
甚至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抛弃整个大汉的利益。
上任宰相林冲,他借着天子对他的信任,在朝堂上做到一手遮天。
私底下收受贿赂,并且多次利用科举考试主考官的身份,将无数考生拉倒他的派系之中。
时间一久,整个朝堂上,都是宰相的派系,宰相说什么,那就是什么。
至于天子...
天子的话有时还没宰相重要。
这绝对是不能再发生的!
刘宏一脸阴沉。
虽然,当今朝堂,在他数次清洗之下,所谓的派系早就散了。
现如今朝堂之上的群臣们人人自危,深怕陛下的刀,下一刻落在自己身上,哪有什么时间经营派系。
但刘宏知道,朝堂上的派系根源,在于科举制度。
只要不改变科举制度,派系的隐患,就永远存在,总有死灰复燃的一天。
科举制度,目的是为大汉提供人才,提供新鲜血液的制度,决然不能废除。
如何解决派系隐患呢?
刘宏突然想到华夏唐朝和宋朝的科举制度。
大唐科举,自武曌起,增加了殿试。
宋朝时确立一套相当完整的体制,其科举制度公平性大幅度提升。
为了防止作弊,考官俱为临时委派,并由多人担任。
考官获任后要即赴贡院,不得与外界往来,称为锁院。
穿越之我是天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