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家世也不好,笼络人心也一般,但耐不住人家爷几个一个赛一个的能打啊,什么江东猛虎,小霸王的,卫臻可没胆子上乱军中博这样的名号。像曹子桓那样指望老爷子牛逼更不行,卫兹除了有点小钱小名,第一次跟着曹老大开片就丢了老命,估摸着也是战五渣的水准。
“如此最好,大汉如今正逢多事之秋,可经不起第二次张角之事,也不允再出张角!”
蔡邕说得严肃,卫臻听得蛋疼。
“对了贤侄,不知贤侄所得稷王之书,老夫可有缘一观?”
蔡邕也是个脸皮厚的,这边才凶过人,转脸为了看看所谓的稷王之书,贤侄又喊得忒亲热。
当然,卫臻脸皮也不薄。从书房里拿出三卷空白老旧的竹简,信誓旦旦的告诉蔡邕,这就是所谓的稷王之书。看不到文字?那说明老蔡你和稷王之书无缘啊,少爷我就看得到上面的文字,只是文字太过古拙,少爷不大认识而已!
蔡邕被卫臻早准备好的说法堵了个严实,一脸惋惜的道:“看来老夫无缘得见稷王之书真面目,听贤侄你所述,上面的文字倒像是金文,吾倒是对此稍有研究。”
“是啊,愚弟也是如此这般认为,这才请伯喈兄奔波一趟。”
卫兹一旁睁着眼睛瞎白话,卫臻这才知道,感情蔡邕不是好奇,而是老爹给请来给自己涨名气的。
“贤侄近来读的都是些什么书?”
像后世一样,家长和小朋友们的话题总是离不开学习二字,书读的如何,考试怎么样,跨越两千年的时空,蔡邕也没能例外!
“回蔡伯父,近来小侄都在读九章律,太史公的史记和班兰台的汉书、白虎通义也时常读一读。”
班兰台自然是班固,他做过兰台令史,被时下士人称作班兰台。
“噫,为何不读经?”
蔡邕有些意外,卫臻读的这些,九章律是汉律六十篇的一部分,是律法书籍,史记和汉书是史书,当然也可以当做是故事书,白虎通义就更奇怪了,讲的是政治礼仪制度,这种读书的风格让蔡邕有些摸不着头脑。
“诗已经读了。”
卫臻硬着头皮回答,除了失传的乐经,他也就对诗经里的‘风’比较感兴趣,至于尚书、春秋、易经、礼仪那些枯燥无味又艰涩难懂的玩意儿,他是一点兴趣也没有,再说也没啥用不是?
史书其实他都不想读,更别说白虎通义了。但作为一个世家子弟,被时代默认的文化人,要是连一些本朝的名人典故和相关礼仪制度都不了解,那肯定是要闹笑话丢大脸的。读九章律是因为实用,起码得知道大汉朝的基本律令才行,被莫名其妙下狱的法盲可不能当。卫臻更想读的是卫兹说过的大小杜律,九章律毕竟是萧何那时候制定的老古董,到如今已经变动不少,大小杜律才是大汉律令现行版,可惜家中的藏书没有。这一点卫臻真是忍不住吐槽的怨念。国家的律令文本连卫家这样的世家大族都没有,想一想整个大汉朝得有多少可怕的法盲?!
“呃!”
蔡邕不由得拿眼瞥了瞥老神在在的卫兹,心想你家小子够惫懒的啊,一般世家男子,到十六岁这个年纪,就算没通读五经,那也差不多少了。像我家大女,比这小子还要小着一岁,不但诗书烂熟,琴艺也几不下于我,你家这个倒好,拿着诗来糊弄老夫。
卫兹依旧老神在在,就当没看见蔡邕不善的眼神。他家小子这两年读书的奇怪之处多了去了,他都有些虱子多了不怕痒的错觉了,只要这棵独苗身体康健,他还在乎这些小事?再说不读经怎么了?颍川郭家也不甚通经传,世代精研小杜律,每代都有人靠着娴熟律令出仕,还不是有名的世家大族!
“对了,不知贤侄你所得天书,所述何物?”
朽木不可雕也倒也谈不上,毕竟路子走歪和不学无术是两码事,蔡邕索性不问卫臻学业上的事情了。
造反不造反,那都是大家放心里的玩意儿,蔡邕也就是提上一嘴,他其实挺上心所谓的天书的。
“回蔡伯父,主要说的是一些农耕富民之术,其他还有一些稼墙之术等小道。”
三国工程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