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反动言论的卫臻在卫兹沉默时一点也不紧张,甚至有些轻松。老头子是什么样的人,他一清二楚,能在见到曹老板第一面时说出‘平天下者,必此人也’的角色,怎么也不像大汉朝的死忠。再说能称得上‘明虑渊深,规略宏远’的人,会看不出眼前大汉朝的形势?再说了,自己是卫家独苗,就算卫兹和史书上描述的不一致,总不至于死忠到要把自家的独苗送上绝路吧?反动言论多了去了,说这个的可不止他卫臻一个。甚至像何伯求、许子远那帮反动派,不但说,还付诸了行动,这两年就谋划着废了灵帝那老小子呢。
又沉默了许久,卫兹轻轻颔首道:“为父事务繁忙,你先下去吧。”
卫兹一甩袖子,把卫臻赶出了房间。
“主君,少君见识不凡,但毕竟尚未及冠······”
老管家卫壤看着卫臻颠颠的跑出房间,有些迟疑的向卫兹提出疑问。他是卫家铁杆死忠,老家主想什么他自然门清。却担心这个安排是否有拔苗助长的后遗症。
卫兹摆摆手。
“无妨,这孩子能有这份眼光,比吾当年强多了。壤伯,这大汉的天下要乱了,吾多在张府君那,卫府总要有个能看清形势的当家人。臻儿虽幼,眼光却好,锻炼几年,总能历练出来。你多看着点,出不了乱子。对了,这个什么稷王传书的消息也可以适当放一下。”
“主君,这合适吗?张角之事······”
老管家卫壤有些担心。
“无妨,稷王和南华老仙不是一回事,吾卫家和张角更不是一回事!对了,吾打算明日带臻儿去祭拜下细君,壤伯你看着准备下。”
卫臻母亲高氏,出身圉县高氏。按辈分是三国非著名老寿星高柔的亲姑母,她族侄还有个名人,就是后来的并州刺史,袁本初的外甥高干。高干母亲,也就是卫臻母亲族嫂。说起来卫兹和袁本初还算是沾亲带故。当然,卫臻母亲去世的早,导致卫家和与圉县的高家都不是太亲密,和袁本初更谈不上关系多好。两家关系,从卫兹后来没有投奔名冠中原的士人领袖本初弟弟,反倒投资阉竖遗丑曹老大,就能窥一二。
卫家祖坟坐落于襄邑城西南七里处。高氏身为卫兹原配夫人,还是留下独苗的那种,自然在祖坟区有一席之地。她的坟茔在一个小坡脚下,坡前一条小溪蜿蜒而过。也算是平原地区少有的背山面水风水格局了。
坟茔造的很大,其中大部分是给卫兹留的空间。当然,他老人家要是不跟着曹老大开片的话,一时半会儿,没什么机会在里面躺着的。
“说说吧,汝对这天下大势的看法。”
敬了香,扫了墓。卫兹招呼着卫臻就在坟茔前坐下,准备当着妻子的面,好好与自家独子聊一聊。
“大人,昨日孩儿并非说胡话,这天下终究是要乱的。在下,黄巾之祸遗毒未清,贼乱此起彼伏。关键是一场大乱下来,流离失所的百姓几近百万,大量耕地被抛荒,洛阳不闻不问不说,反而变本加厉,田亩钱一出,又有多少原本就维持不住生活的老百姓要破家流亡?大人,平乱易,安置难,这些流离失所的百姓为了填饱肚皮,什么事干不出来?大人你是做过理民官的,不会不知道流民的破坏力吧?”
见卫兹微微点头,卫臻接着道:“在上,当今天子依旧耽于游乐不说,两次党锢之祸,牵连了多少世家、豪强?没了仕途前程,士人、豪强还能心向朝廷?大人,一代人不出仕不打紧,两代人、三代人不出仕,世家会不会破落成寒门?党禁至今已经二十余年,找不到出路的士人们有没有其他想法?黄巾之祸背后有没有世家和豪强的影子,你难道不知?”
“大人,如今袁本初在洛阳纳士养望,一伙人把何将军推在前面当对抗十常侍的矛头。这其实无所谓。有天子在后的十常侍有恃无恐。但一旦当今天子有个三长两短的话,一方失去了靠山人心惶惶,一方出仕无门的士人早就恨对方入骨,会不出乱子吗?”
三国工程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