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兹这次出去,其实就是为卫臻寻找郎中的,既然发现自己儿子居然没了记忆,让郎中看看那是理所当然的。不过卫臻身体倍棒,吃嘛嘛香,请来的郎中自然看不出个所以然。这位姓李的郎中,据说是华佗华元化的高足,是卫兹费了老大力气和运气才从陈留请来的。
高足不高足卫臻不知道,这位一身淡淡中药味的李郎中给卫臻来了一番望闻问切之后,沉吟了半晌,得出的结论是离魂症的后遗症。没啥大问题,不影响吃喝拉撒、传宗接代。言下之意就是该嘛嘛,就当重新养孩子了。
对于他这个说法,卫兹放了心,卫臻很无语,感情自己算是巨婴了。
千恩万谢的送走了李郎中,卫兹很是细致的和卫臻进行了一番长谈,将卫臻谈的一身冷汗,才发现自家儿子只是遗忘了一些生活常识和学过的东西,自理还是一点问题没有的,当下也放了心。自去安排管家聘请西席先生不提。
三国时期的文字和后世的文字差别并不太大,这一点从各种出土的文物上就能看出来。有着双学士学位的卫臻学习起来只是事半功倍。不过除了教书先生有些诧异外,卫兹和其他人并不惊奇,在他们看来,卫臻不过是重新拾起往日学过的东西罢了,学的快不是理所当然吗?唯一让卫兹有些意外的大概就是卫臻的书法了,原本自己儿子有一手漂亮的八分体隶书,现今却成了乌龟爬爬,怎么也练不好字了。这倒是让卫兹有些苦恼,却也没有说什么,毕竟儿子能从大病中康复回来,已经是侥天之幸了,岂敢奢求更多?
卫臻也苦恼,无奈实在没有写毛笔字的天赋,半年练下来,乌龟爬爬依旧是乌龟爬爬,他估摸着再练上个三五年才能让先生不一脸苦相。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读书习字,日复一日。卫兹对卫臻的关注也从一开始的不离左右到每日请安的程度,毕竟他是一家之主,事务繁杂,不可能天天围着自家小子转。
“郎君,从这条河过去,一直到远处那条河止,之间全都是咱们庄子的田地。”
坐在牛车里,老管家给卫臻介绍着卫家的产业。两年的时间,已经十六岁的卫臻除了日常读书习字,就是跟着老管家在自家产业转悠,毕竟随着年龄增长,他需要掌管家里事物。
“有多少亩?”
一身青绸衫的卫臻打量着眼前的田地,大田大多数种着谷子,一小部分是小麦,如今是四月份,谷子刚刚冒芽不久,小麦却已经到了拔节的时期。因为是平原,哪怕前世是搞农业的,卫臻也估不出大致的田亩数。
“一万一千三百亩不到,种了三百亩冬小麦,剩下的多是粟谷,还有一些青菜。”
对于自家田亩,老管家知之甚详,张口就来。
一万一千三百亩,一步宽,二百四十步长,一步六尺,一尺约二十三厘米,那就是九千亩挂零。回忆着汉朝的田亩规格,卫臻很快算出了眼前自家财产的大致数量。
“亩产如何?”
这时的人已经知道给地里除草了,粟谷地里三三两两的庄户,穿着粗布麻衣,光着脚在地里除草。
“咱们卫府这块地都是上田,灌溉容易,产量高,粟谷产量能达到两石半,冬小麦要更好一些,能有三石。”
老管家一脸骄傲的伸出三根手指,卫家这块上田面积大,产量高,在整个襄邑都是少有的,不知道引来多少家羡慕,老管家说起来自是一脸骄傲。
一石是四钧,一钧三十斤,一石也就是一百二十斤,妈的,折成后世的大亩,一亩地产五百斤冒头的粮食你还有脸骄傲?
卫臻心里鄙视老管家。
不对,好像汉斤只有二百五十克左右,也就是半斤,一亩地也就是不到三百斤,两三口袋粮食。这也叫上田?那下田岂不是要喝西北风了?难怪会闹黄巾起义呢,这点粮食够吃才怪呢!
卫臻心里感叹。
三国工程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