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知道李秀英的日子过的艰难,而土地对于农民来说就是命,能多一点就多一点,谁也不会嫌少,但是他并不为此开口子。
在他眼里规矩就是规矩,族谱还没有在册,说破大天都没用。
关于族谱,所谓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各有各的不同。
有的是只要孩子一出世,就会录入宗碟,这无疑是很人性的了。不过这个时代的医疗条件不发达,孩子的夭折率还是很高的。
所以郑家村的规矩是,三年一录,而且大操大办,请来锣鼓响器,还有流水席吃。
作为宗族的头等大事来办,虽然很靡费,但是郑家村的人们却乐此不彼。
每家每户都要捐钱,说白了就跟后世办红白喜事的时候随份子钱一样。
捐了钱一家老小就可以去吃席面,可以观礼。
对于娱乐匮乏的古代乡村来说,还能有什么比这更能让人快乐的呢?
......
怀远堂前人满为患,老族长郑三旺带着族中成年男丁,焚香叩拜祭祖,仪式感很强。
李秀英此刻正跟着村中妇人们,在临时搭建的土灶台前忙碌着,准备流水席。
郑长生迈着小短腿晃晃悠悠的在妇人们中间来回的窜着,跟同龄的孩子们耍子。
偶尔走到母亲身边,张开小手要一点可口的吃食。
这很正常,不光是李秀英逮到机会,把煮熟的肉撕下一块塞到儿子嘴里,其他的妇人们也都这么干。
孩子嘛!尤其是男孩,谁家不宝贝的跟金元宝似的啊!
再说了这年头日子过的大都是很凄苦的,吃肉对于百姓来说,除了过年能吃上几口,平时又有几家能吃的起,又有几家舍得吃?
就在这个时候,只听见老族长郑三旺洪亮的嗓门响起:“各家媳妇,把郑氏适龄的孩子抱过来,磕头祭祖入宗碟了。”
李秀英放下手里的活计,一把拽过来郑长生整理了一下衣衫,这件衣衫是卖了面偶娃娃赚的钱新扯的布做的。
手巧的李秀英,还在上面绣了五毒虫,什么蝎子、蜈蚣、壁虎、蟾蜍、毒蛇,活灵活现的。
古人迷信,以为这些都是毒物,以毒攻毒的话有避邪保平安之意。
郑长生看着母亲激动的样子,知道这在母亲心中是大事,马虎不得,于是也老老实实的不在顽皮。
李秀英眼眶湿润,口中喃喃自语:“铁山哥,咱们儿子就要入族谱了......”
大明墨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