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在柳家差点吃了闭门羹
柳家,是清河县最大的盐商。清河县本不产盐,不过由于清河县所在的南直隶毗邻大海,所以离海盐的产区也算比较近。柳家就从产盐区采购到盐后,再通过漕运码头运到清河县,再由清河县转运到各个需求的地区。
盐业,是朝廷专营的的重要产业,商人要获得正规盐商的身份,就必须获得盐引。大明开国的时候,对盐政就很重视。
当时明太祖朱元璋,为了解决边镇的粮食问题,于是推行“开中法”。简单来说,盐商要从事盐业这个行当,就必须运输粮食到指定的边关,并根据指定的额度兑换成盐引。
盐商只能有了盐引,这才能到指定盐矿产区合法采购到盐。明朝施行“纲盐制“中,只有持有盐引的商人,可以按地区分为10个纲,每纲盐引分为20万引,每引折盐约300斤,或银六钱四厘,称为“窝本“,另税银三两,运输银三两。
盐业是一本万利的生意,追逐利润这种事情,商人们向来是趋之若鹜。传说柳家的老祖宗,当时只不过是边关的边军小军官,因为和运输粮食到边关的盐商接触时间久了,于是了看出了门道。
等服役期一到,就想着赶紧脱离军队,可苦于军籍束缚。他经人指点,随后更是找人买通了军队的人,把军籍弃了,又找了户姓柳的空户,跑来了清河县从此落户为民籍。从此跟随着之前熟识的盐商一道贩盐运盐,并且开始了发家致富之路。至于柳家这位老祖究竟本姓是什么,却已经无人知晓。
大明朝中叶以后,“开中法”根本就废了,贩盐运盐,只要能合法取得盐引就可以给钱缴税,抵消掉原来那复杂的“开中法”。
柳家在清河县经营了好几代人,到柳细娘父亲柳同光这代的时候,柳家已经跻身为清河县一顶一的大户,成为赫赫有名的大盐商。
齐含刚才逐一消化完这些信息之后,将情况大致了解一遍,于是决定明天先约柳细娘聊聊再说。
散衙之后,齐含一个人缓缓往柳家的方向走去。
柳家的位置,他实在是熟悉的很,一路穿街走巷,往城东的柳府方向走去。
清河县城池不大,城区里主要分了四个功能区。
东城一代以官宦和富户为主,因为东城之外有大片的耕地和庄园,这大都是官宦和富户的产业。
而西城则以商业贸易为主,大部分都是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集中的区域,主要是西城外就是大运河,从地字第一号码头排到天字第十号码头,漕运码头分布甚广,水运非常方便。
至于南城,则以小农和手工业者混杂为主,这是因为南城之外的齐家镇、莫家乡等都是乡野田园,这一带的土地靠着运河的滋润,田亩遍地,以耕种粮食和种植经济作物为主。
而最差的那就是北城了,北城主要是贫民和雇工为主,生活贫困,消费能力低下,发展向来较弱。
等这头齐含走到柳府门外的时候,天色此时早已经黑透了。
齐含也没有多想,径直来到柳家府门口,直接拉起木门上的门环就“哐当、哐当”的敲了起来。
“谁呀?”门那边很快就传来了一阵问询声。
没等齐含开口介绍自己,院门随即就“嘎吱、嘎吱”地打了开来。
一名头发花白的门房老仆随即从门缝当中伸出半个头来。
“找谁?”门房老仆颤颤巍巍地开口问道。
门房老仆也算有些见识,他朝齐含上下打量了一番,发现齐含居然穿着胥吏的服饰,头戴一顶吏役帽冠,心想这齐含应该是官府派来办差的人。
没等齐含开口,对方随即一脸热情地打开院门,笑容可掬地拱手抱拳道:“小老儿见过官爷,不知官爷从哪一处衙门过来,来我们柳府又有何见教,可有什么重要公事前来办理?”
果然是经常和官府打交道,门房说话倒也是十分得体。
齐含心中不禁暗笑起来,心想柳家能一直拿到盐引的牌照,恐怕没少得到官府中人的帮助。
历史无限循环系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