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技师
超小超大

第773章 热火朝天 (3-1)

要想富,先修路!

李牧安顿下来的第一件事儿,便是修路,修驰道。作为具有现代思想的穿越人士,李牧主张修的驰道,自然不能再用秦朝的标准。秦驰道在平坦之处,道宽五十步,李牧自己试了一下,以他的步伐大小,五十步的宽度约莫有六十五米,修这么宽的路得多少钱?拢共预算也就四十万贯而已,根本就修不成。

而且也没有必要,路并不是越宽约好,越宽修建的时间就越长,耽误事儿还劳民伤财,这条驰道是有大用场的,得快点修建好,投入使用才成。

为了能更方便地推广轨道交通,李牧决心定下一个标准,类似于秦始皇时期的‘车同轨’,他设计的这个标准,将为后世大唐所有轨道交通的范本。在后世,轨道交通,标准轨的宽度是一百四十三点五厘米。据说这个宽度,是根据马车定的,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的轨道交通最为发达,他们修建了铁轨,用于运输煤矿。但当时蒸汽机并未发明出来,所以他们用马车运煤。因此马车的宽度,便决定了铁轨的宽度。后来蒸汽机发明出来了,但因改动已经铺设的铁轨花费太大,承担不起,因此火车的轨距就按照马车的宽度设计了。

虽然规矩的标准,是因英国人而传播开来,但这个距离却不是英国人设计的。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时期,罗马人为军队在欧洲铺了许多路,轨迹尺寸就是一百四十三点五李密。这个尺寸是罗马战车的宽度,是根据两匹战马屁股之间的距离而定的平均数。李牧找来两匹马试了一下,还真就差不多。

但在如今的大唐,一切的标准都还没定。也没有必要非得就和英国人和罗马人的标准。一百四十三点五对于大唐如今施行的度量衡来说,比较难以理解。李牧斟酌再三,决定以四尺五寸为数,定下轨距。

三尺一米,四尺五寸正好是一米五,这个宽度比罗马人和英国人的标准要宽一点儿,载重量也能提升一些。而对于马匹来说,容错性也更高,不会因为马匹稍胖一些就套不进去。而且就算是两匹稍瘦一点的马,也可通过调整缰套令其合适,不用担心使用不了。

李泰比李牧稍晚了两天从长安出发,今日也到了洛阳。他手里有李牧让他收集的所有关于驰道的资料,以及记载中的施工方法等。李牧让他把这些资料整理出来,再把公孙康和工匠们都集中起来一起研究,确定施工方案。洛阳城的西城门外,搭建了几个巨大的帐篷,成立了一个临时的‘指挥中心’,人员来往络绎不绝,真真是一派开大工的景象。

雇了六个厨子,一天不停地做饭,这样做是因为,施工是三班倒昼夜不停的,每一班下来,都得吃饭,所以这饭也就成了‘自助餐’,随来随吃,吃完就找地儿睡觉,醒来到了时候,再去上工。

当然不是随便谁都能吃,干活的人,都有一块木牌证明身份。木牌上头有编号,编号对应人名。开工钱的时候,不看人,看工牌上的工号,凭牌领钱,所以这牌就成了干活的人的命,可是千万不能丢了的。

天热为了避免中暑,每日晌午的时候,李牧还准备了解暑的酸梅汤和绿豆汤,四个大夫随时伺候着,后勤保障应有尽有。

这个时代给朝廷干活,十有九成都是徭役的性质。就算不是朝廷的徭役,官老爷发话了,贱民也得干。能管口饭吃就已经是不错了,像李牧这样,每日结算工钱,两顿饱饭供着吃,还有绿豆汤、酸梅汤喝,得了病还管治的情况,这些工人是活了半辈子都没遇到过的。他们中有些人,还曾参加过十几年前兴建洛阳城,那时是征发徭役,干活儿慢些,是要挨监工的骑士鞭子的,对照之下,每天穿着短打,在工地晃悠、笑呵呵的李牧,简直如同个圣人一般了。

李牧的民望,直线蹿升。这些肯出苦力的人,都是家境不好的。李牧没开大工之前,他们混迹市井,混口饭吃都难,现在有了这份工作,每日做四个时辰,也有十文的进项,还带出自己的两顿饭来,家里的老小能养活,还可以有些积蓄,对李牧无不感恩戴德。

大唐技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明末问鼎 连载中
明末问鼎
鹅货
明末辽东,在局势崩坏之时,于夹缝之中创体制,建新军,以一人之力,将滚滚而来的历史车轮掀翻!屠龙斩蛟,问鼎天下!
30.1万字4个月前
朕 连载中
王梓钧
回到明末,沦落为奴。 这皇帝,乞丐做得,建奴做得,流寇做得,家奴就做不得?
346.4万字4个月前
三国从古城开局 连载中
三国从古城开局
流火妖刀
徐州一战,刘备军一败涂地。 刘备投袁绍,关羽降曹操,张飞落草为寇。 其余简雍、孙乾、糜氏兄弟也都流落四方。 就在这样的低谷时期,楚轩来到了三国时代。 北方官渡大战一触即发,楚轩决定带着三兄弟向南发展……
20.5万字4个月前
大明庶吉士 连载中
大明庶吉士
尘埃之悟
嘉靖登基伊始所捡拔之庶吉士。 未来首辅张璁同科进士兼忘年好友。 嘉靖改革的实际谋划与推手。 中明以后天下风气开创与引领者。 振大明,自嘉靖始。
48.2万字4个月前
隋吏 连载中
隋吏
独居者
吏,治人者 为吏者,当承民心,合上意。 当为大隋一小吏的陈旻,望着手中的鞭子陷入了沉思...........
14.5万字4个月前
木匠皇帝的自我救赎 连载中
木匠皇帝的自我救赎
一鹤北飞
朱由校,原本一位世人诟病的木匠皇帝,自幼摄于宫中的淫威算计,十六岁仍未出阁读书,可谓不学无术。光宗驾崩后,他在移宫案中宛如提线木偶,成为众人要挟的对象。认清现状的他逐渐培养新的势力,在不断的调整人事任免后,终于将权力牢牢的握在手中,对内革新对外扩张,一步步的收复失地,征服四夷,实现天下一统,唯我华夏。
38.0万字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