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技师
超小超大

第679章 一场好戏 (3-3)

“放屁!”龟兹使者立刻破口大骂:“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泥孰可汗在你们焉耆的时候,可是没少受你们的气,听闻泥孰可汗受伤需要药材,你们却趁火打劫,不但处处刁难,卖给他的药材,也要外面的三倍价格,还不止一次争论是否要把泥孰可汗交出去,这也算是恩情?”

“你这是污蔑!”

“你们两国都不是什么好东西,谁当也不能让你们当!”

“你说什么?你是哪个国家的?信不信我奏明王上,出兵打你们?”

为了这个代表的资格,又是一通吵闹。李牧站在院里听着,感觉差不多了,对李思文使了个眼色。李思文深吸了口气,沉着脸走了出去,大声喝止,道:“都干什么呢?在衙门口喧哗?怕侯爷听不见?我可告诉你们,我大哥这人脾气不太好,说翻脸就翻脸,前几日高昌血流成河知道是怎么回事么?就是因为那个不知死的鞠智盛惹了我大哥,一句话葬送了高昌王室几千人!我大哥可是说了,要么不杀,杀就杀绝,你们这是在作死!”

众使节果然不敢再嚷,一个个互相瞪了一眼各自分开,焉耆使者靠前来,把一块晶莹剔透的玉佩,塞到了李思文的手里,李思文低头瞅了眼,不留痕迹地放入袖口,轻咳一声,道:“这是什么意思?我可答应不了你什么,我说了也不算。”

“不敢奢求只盼县子点拨一二。”

“这个么”李思文侧身凑到焉耆使者耳边,道:“你们的消息呀,太落后了,你们就不知道,在这附近,有一个比我跟我大哥更亲近的长辈么?”

“长辈?”焉耆使者有点茫然,李思文跺脚道:“他老丈人,笨!”

说完,李思文便回了衙门。焉耆使者懵了一会儿,恍然想起是谁,二话不说扭头就走,其他使节喊也喊不住,他寻了一匹马,骑上就跑了。

焉耆使者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张家集,张家集的护卫都认得他。因为他除了焉耆使者的身份之外,他的另一个身份,便是来往丝绸之路的大商人。事实上,所谓各国的使者,多数都是这条商路上的商人。他们为自己的国家赚取财宝,同时也用金钱,为自己谋取官位。二者并不冲突,因此他们才非常在意,各国在丝绸之路上的话语权问题,毕竟这是他们的饭碗。

张家集是大唐钦定的互市贸易地点,他自然也是这里的常客。与张勋这个市令,自然是认得的,还曾一起喝过酒。关系不说多近,也是称兄道弟的程度。

“张兄,小弟叨扰了!”

焉耆使者离着老远就高喊张兄,但实际上,他比张勋还大几岁,一直都是张勋称他为兄,今日有求于人,只好改过来了。

张勋早知道会有人来,但表面上,还是故作不知,迎出门外,道:“您怎么过来了?是有什么货物需要交易么?”

“不不不。”焉耆使者纳头便拜,给张勋磕了个头,张勋慌忙把他扶起来,惊讶道:“您这是做什么?有哪里招待不周吗?”

“小人有眼不识泰山,不知道市令大人与侯爷的关系,今天知道了,特意来为之前的冒犯道歉,还请市令大人原谅。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特来告知市令,这可是一个天大的机会,市令可莫要错过了!”

大唐技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三国之小将传 连载中
三国之小将传
雪分花
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宅男穿越到了一名小将的身上,利用他的先知先觉,和对后续历史的走向的熟悉,创下了很多不朽传奇的故事。
50.6万字5个月前
大唐:我在贞观开书院 连载中
大唐:我在贞观开书院
狗吃糖葫芦
[[【飞卢小说网独家签约小说:大唐:我在贞观开书院】张少陵穿越到贞观年间,开局就继承了长安城外的一所书院。在这个玄学盛行的年代,讲科学没人信啊,于是张少陵决定另辟蹊径。“自长江口出海往东行驶两万三千里,到达东胜神洲,炎帝的神农鼎便在此地,鼎内有红薯和玉米两大神物,得之世间无饥饿。”“集齐苍龙七宿便可称雄宇内,建立万世不朽之皇朝,这七样神物分别是:煤炭、石油、火药……”……当张少陵说出这些言论后,
11.3万字5个月前
烽火迷途 连载中
烽火迷途
李四维
一场诡异的浓雾,一场谜样的旅途,一心想要畅畅快快活上一回的李汗青,迷失在了大黎末年的遍地烽火和兵戈间……
11.6万字5个月前
三国:天道酬勤,我卷出永恒帝国 连载中
三国:天道酬勤,我卷出永恒帝国
夜冷雨潇潇
萧然穿越汉末三国时代,获得蓝星社畜馈赠,觉醒天道酬勤系统。 爱卷才会赢。 【你修炼五禽戏一百遍,获得回赠:拳法精通,后天武者初期,易筋锻骨篇。】 【你努力吞噬张角屠龙,天地间残余龙气,获得回馈:皇极功。】 【你努力钻研太平要术,获得回馈:神冥术。】 【你与蔡琰,貂蝉屡次深入交流,获得回馈:双修之术的奥秘,黄帝内经。】 ................
5.2万字4个月前
唐末战图 连载中
唐末战图
你是那道光束
广明元年,当少年薛洋从大别山余脉中走出,唐末那段充满了血与泪的末世悲歌开始一点一点被改变...... 唐消成继,不变的是华夏千年盛世的根基,不变的是历经罹难,但终究保留了不屈傲骨的盛唐雄风......
277.4万字4个月前
大明庸医 连载中
大明庸医
神农教主
泰昌元年,延绵存续了两百多年的大明朝风雨飘摇,大厦将倾岌岌可危。 登基不过只一个来月的泰昌帝朱常洛,服下两枚来历不明的红丸仙丹后,两腿一蹬,嗝屁了。 年方十六的朱由校,懵懵懂懂地接过死鬼父亲留下的烂摊子,经过一番焦头烂额的励精图治,豁然开朗的他一头扎进木匠的工艺世界里无法自拔。 而此时在京城南边的一条小巷子里,一代名医张守恒的独子张丰益,正守着老爹遗留下的小医馆成天瞎鼓捣…… 满嘴嚷嚷着“做庸医
5.0万字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