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充耳不闻,看着魏征,道:“郑国公,我说你是一个沽名卖直之辈,自有我的道理,但在我说明之前,有几个问题,还想请教郑国公。”
魏征仍然是那副宠辱不惊的样子,道:“逐鹿侯问就是,老夫尽力答之。”
“请问郑国公,流民是不是民?”
“流民是民。”
“是民为何不救?”
魏征不慌不忙:“要救,但应由朝廷来救。”
李牧又问:“若我没有记错,刚郑国公似乎说过,流民不晓仁义,不知礼数。那么在郑国公心中,高门大姓自然是知礼数,晓仁义之人了?”
魏征想了想,觉得没有什么陷阱,道:“是。”
“请问郑国公,高门大姓所学之礼数仁义为何?”
“圣人典籍。”
李牧冷笑一声,道:“我看未必。”
说到这,李牧的声音提高了一点,道:“《孟子》、《尽心章句上》中,言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此为圣人之言,穷,照顾好自己,达,则要心怀天下。而逢灾年,遇水患之时,学习过圣人典籍的高门大姓,知礼数懂仁义的高门大姓,却忘了他们所学的圣人典籍,此非欺世盗名呼?”
魏征张了下嘴,发现自己竟然想不到可以反驳的话,半晌,讷讷道:“灾年水患时,高门大姓也很艰难……”
李牧冷笑道:“再艰难能有灾民艰难么?若高门大姓肯舍粥放粮,必定可以少死不少人。但是他们不愿意这样做,因为他们跟郑国公的想法一样,这是朝廷的事情,与我家何干?天下又不是我家的,我为什么要管?道理没错,也确实如郑国公所说,帮不帮忙在乎一心,不帮也不犯法,但是作为自诩学过圣人之言的人,是否可以不要再侮辱圣人?圣人想教出这样学生么?”
魏征无言以对。
李牧继续问道:“郑国公刚才说藏富于民和与民争利的典故,小子听过之后,颇有感慨。郑国公,小子想问的是,门阀士族是民么?”
有了前车之鉴,魏征这次想的时间更长了,道:“是民。”
李牧转身向李世民,躬身施礼,道:“陛下,郑国公说门阀世家是民,臣请陛下取消对门阀世家的优待。”
这下不止是魏征了,三个宰相六个尚书都喊‘不可’。李世民铁青着脸,也道:“李牧,不可胡言。”
李牧笑了笑,没有反驳,看向魏征,道:“郑国公,为何到了此时,门阀士族不是民了?”
魏征仍然答不出,李牧继续道:“受人仰望时,门阀士族不是民,伤害到了自身利益时,门阀士族又是民了。我想知道,到底是不是民?今日是民,明日不是民,如此首鼠两端?岂非小人?”
魏征脸色难看了起来。
李牧洒然一笑,朗声道:“郑国公这便答不出了么?真令人失望啊!小子尝听闻,郑国公一心为民,不惜为百姓犯言直谏,不畏生死,陛下因此称郑国公为‘人镜’,一时间传为美谈。但如今看来,郑国公心中之民,恐怕与我心中之民有些区别。郑国公在我心中的印象,也是急转直下。郑国公,你一心为的不是民,你为的是士族。我也耳闻过郑国公与山东士族之间的一些龌龊,本来不信,今日听了郑国公之语,不容小子不信了。”
唐俭在一旁听得心惊肉跳,道:“李牧,慎言啊!”
李牧摆了摆手,道:“我心坦荡,有什么需要慎言的?”说着,他盯着魏征,道:“郑国公,我刚说你沽名取直,你心中不甚服气,今我已经把我的道理说出来了,你服气与不服气,已经与我无关了,我也不甚在意。还有几句话,请郑国公思之。”
大唐技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