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翰墨
超小超大

第七章 陆家叔侄论甄家事(一) (3-1)

第二天用过早饭后,陆俊便召陆璟于书房内详谈。

他看着越发成熟稳重的侄儿,不由得感慨道:“璟儿,你如今也算是长大成人了,前些年还颇为顽劣,没想到这次能一举过了院试、乡试,而且乡试得中亚元,真是大涨我陆家的脸面!”

“二叔谬赞,侄儿这次能一举过了院试、乡试也是侥幸!”陆璟谦虚道。

“莫要谦虚,你这几年的所作所为,大哥昨日已详细和我说过,你虽年幼,但已经能够撑起我陆家的门风!”陆俊夸赞道,随即又叹息一声道:“唉!可惜,或许明年的春闱你无法参加了!”

陆璟对此并不以为意,只是淡淡的摇头道:“侄儿这次能中举人已经是侥幸,如今有幸能拜在林叔父门下,打算好好打磨几年再去京城参加会试!”

“你能戒骄戒躁,不慕虚名是好的!”陆俊赞许道。

沉吟片刻后他继续说道:“晚几年参加科考,或许更有利于你以后的仕途,不过科考艰难,全力以赴尚难通过,你也要把握好每次的机会!”

如今朝局动荡,二皇同朝,自元雍帝继位之后的两次开科取士基本上都是走过场,取士极少都在百人左右。

而且这两科的进士也没怎么得到重用,一是当时太上皇在幕后执掌朝政,他也没有心思挖掘人才,二是皇上前两年过的小心翼翼,也不敢明目张胆的收拢新科进士。

因此元雍元年的恩科进士和元雍二年的己丑科进士,大多都被外放为官,他猜测明年的壬辰科估计也好不到哪去。

“侄儿明白!”陆璟这几年也知道了科考艰辛,七场文战,一战比一战更难,之前的院试和乡试若非他拥有天时地利人和,也难以一次通过,更何况素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称的会试。

他父亲直到二十九岁才考中进士,而二叔则是二十六岁考中的进士,而且两人的名次都落到二甲,也未选中庶吉士只能外放为官,升迁的速度和资源都比京官差了一大截。

而且陆璟原本以为古代读书顶多就是四书五经,也没有其他的什么书可读,可是他亲自经历后才知道,古代的教育模式甚至比现代还要严格。

像他们陆家这样的翰墨诗书之族,对子女的教育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一般从五岁起就开始启蒙,陆家启蒙的必读书目是《千字文》、《神童诗》、《小学集解》、《说文解字》、《龙文鞭影》、《幼学琼林》、《广韵》和《训蒙骈句》这八本书。

若是有余力还会学习《增广贤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千家诗》、《声律启蒙》,至于《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都是小儿课外读物。

启蒙的同时从六岁起还要开始习字,先从描红开始,然后临摹《词林二妙》,最后练习晋唐小楷,参加科举还需要熟练馆阁体的书写。

蒙学过后,就是小学,从八岁开始就要熟读并背诵《孝经》、《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孔子家语》、《诗义折中》这七本书,其中四书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主,辅以其他的古注本,一般要求十岁就要过四书这一关。

陆家的教育理念中,蒙学和小学不分男女都需要学习,女子学过四书之后,就需要学习女红、品茗、焚香三门技艺,同时也需要在琴棋书画中选一样来培养气质。

若是还想继续学习其他书籍,也会请女先生继续教导,但是不能耽误女红等三门技艺的学习,目前他妹妹陆芷瑜正处在学习《大学》的阶段。

至于号称女四书的《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也需要了解学习,但陆家对此并不推崇,还是要求陆家女子和男子一样,要多读书以开阔眼界,这样一来出嫁之后也能更好的相夫教子。

而男子在学过四书之后就需要继续学习《周易折中》、《书经图说》、《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尔雅》、《说文》等书籍。

红楼翰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大秦:少年权相 连载中
大秦:少年权相
崛起的翅膀
[[【A级签约作品:大秦:少年权相】白楚一朝醒来,赫然穿越大秦,成为了武安君白起后人。叮咚。系统觉醒。请宿主在朝堂之上,怒怼秦始皇,怼完秦始皇,可以做宰相!怼千古一帝的政哥!面对系统的无礼任务,少年白楚走上了一条,怒怼满朝文武,怒怼秦始皇的不归路。于是,一个有着系统的少年,在大秦朝堂之上,呼风唤雨!成为有史以来,最年少有为的大秦权相!平匈奴,灭百越,权相出手,扫荡寰宇!(本故事及人物纯属虚构,如
11.1万字5个月前
我是崇祯四皇子 连载中
我是崇祯四皇子
玉召
又名《甲申国难》,公元 1644年4月24日,即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即将破紫禁城而入,崇祯皇帝开始布置后事,夜色中,细雨绵绵,崇祯皇帝自觉无力回天,于三月十九日上吊自尽,史称“甲申国难”。 然而在这一夜一个意想不到的变化悄然降临...... 我是崇祯皇四子? 这,这是大明朝?! 什么我老爸今晚要上吊!? 别啊!
57.2万字4个月前
大常侍 连载中
大常侍
怵惕
汉末宦官乱政,张让为十常侍之首。 张奉,张让之子。 身为太医令,他治病救人。 曹操有疾,袁绍抑郁,袁术脑残,董卓要死... 身为大常侍,他匡扶大汉。 宫里听他的,宫外也是听他的,整个大汉都得听他的!
15.0万字4个月前
三国之汉室再起 连载中
三国之汉室再起
都门明月
建安十二年,重生成为刘表次子刘琮。 荆州世家大族专权,尾大不掉;刘备客军屯驻新野,雄心不减;兄长刘琦阋于墙,外难共御辱。 此时距离刘表病逝还有十个月,曹操大军南下还有九个月,刘琮感觉压力很大,迎头便撞上了这历史的滚滚洪流…… 本书书友群:737951284,欢迎大家加入探讨。
58.3万字4个月前
奋斗在五代幽州 连载中
奋斗在五代幽州
七桃散人
我真的只想种田。 契丹人打扰我,我就赶跑契丹人。 女真人打扰我,我就赶跑女真人。 谁来打扰我,我就赶跑谁。 当我荡平了世界,只想在家种一亩薄田。 一半种菜,一半种花。
18.6万字4个月前
南朝汉祚 连载中
南朝汉祚
醉寻芳
自五胡乱华后,苟安于江南百年的东晋司马,终于被宋武帝刘裕逆势取代。 景平二年,不甘于寒人掌机要的高门世阀,坐视北魏侵夺黄河沿边四镇, 阻挠朝政正常运行,隐藏在幕后推动复辟“王与马,共天下”之格局。 而注定将废的新君一梦醒来,惊坐而起,他必须向宿命中的强敌亮出天子之剑。
79.2万字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