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谦本人相对别的地方刺史诸侯来说,属于那种推崇名流,颇有君子风范的人……不论此举是好是坏,说明这老头儿还有一颗奋发向上,渴望干事业的心,勉强算是个有正事的。
殊不知龙生龙凤生凤,老陶家的孩子打洞都找不着口。
陶谦这俩儿子,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一般,对时政民生宦海沉浮一点都不关心,反倒是对吟词弄句,风花雪月,猎鹰弄犬,斗鸡玩虫等杂学方面,颇有研究、甚是精通。
后世人极为羡慕的活法……混吃等死的活法。
虽然受儒家思想的教育,伤天害理的事情这俩孩子都不干;但奋发图强的事,也跟俩孩子也一点不沾边。
其实想想也对,人家里属实有这个条件,富二代要不败家,岂不埋没了当爹挣钱的才华?
陶谦平日里对俩孩子稍稍讲点跟朝廷政务沾边的东西,这俩孩子就躲……可今日陶商居然主动咨询,陶老头一时间有点不太适应。
“光禄大夫朱儁给老夫的密信,你想知道其中内容?”陶谦又询问了一次。
陶商点了点头。
“你确定?”陶谦这人有点强迫症。
“父亲,你要不想说,咱就唠点别的。”
“咳、咳……不用!说这事,就说这事!说这就行!”陶谦怕孩子反悔,赶紧改口。
斟酌了一下措辞,陶谦长叹口气道:“朱儁与为父,颇有交情,他来密信与为父说,目前关东众诸侯已是四处涌传讨贼檄文,兵锋甚为强盛,想请为父起兵相应,共辅朝廷,保君护国!”
说到这里,陶谦停顿了一下:“为父刚才讲的,你能听明白几句?”显然他是对陶商的理解能力不太放心……
陶商实在不明白自己的智力到底欠缺在哪,这点屁事有什么听不明白的……还问我能听明白几句?你总共就说一句!
“我差不多都能听明白,董卓乱政,众诸侯联合讨之,众人之中,可举袁绍为盟主……”
陶谦的下巴差点没惊讶的掉在地上:“汝居然还能知晓袁本初声望素著可为盟主……真是天佑我陶家!”
陶商感觉自己有点要发疯……这身体的前一任主人到底是有多不靠谱?
甩甩头不去想他,陶商继续询问:“父亲,朱儁密信让你举兵讨伐董卓,你到底是想去还是不想去?”
陶谦的表情变得扭捏了,显的有些左右为难:“按道理说,董卓乱政,为祸朝纲,实乃大逆不道,我辈蒙受国恩,值此危难时节,理应响应号召,出兵勤王剿贼……但董卓势力太大,又有拥戴天子之功,如今已身居相国之位,我等地方刺史皆各自上任没几年,兵马不多,且地方贼寇甚众,再说了兵者乃凶器也……”
“父亲,你到底是想去,还是不想去?”陶商不太愿意听废话,这老头磨磨唧唧的半天说不到正点上。
“不想去……”
陶商:“…………”
仔细的看了看眼前的这位老爷子,陶商不由得暗自叹息。
这位与自己在这个时代有父子亲情的老人家,说起废话来是一套一套的,不过终归还是胆子不大……在这个动荡的社会,确实难有封疆一方的魄力与决断,性格上还是差了那么一丢丢啊。
不过,若真说起来,换成自己,陶商觉得他也应该赞同陶谦的想法。
打仗么,真刀真枪不是闹着玩的,谁闲的没事有好日子不过,非得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出去拼命?
但赞同归赞同,能不能那么做就是另一回事了。
现代人中,熟悉汉末历史的人很多,更别说陶商前世是沉浸出版业多年的资深编者。
人吃人的社会,墨守成规的结局就是死,特别是像陶谦这样的一州刺史是最不上不下的。
陶谦是太学诸生出身,后举茂才,又先后随车骑将军皇甫嵩和司隶校尉从过军职,按照现代人的看法,那是纯纯的学习兼社会苗子,前途不可限量。
三国有君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