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台站起身来,走到庙门外,过了一会,待看清来船风帆,转头对跟来的杨愈说道:“是庙里的船。”
杨愈吃了一惊,慨叹笑道:“呵……贵寺……可真富裕。”
明台却完全没去在意杨愈话语里的意味,点点头道:“嗯,本寺确实香火鼎盛。”
杨愈差点失笑,他在寺里住了好几日了,也只见到过常照和明台两个和尚,别说进香礼佛的人了,连只蚊子都难见到。
不过仔细想想,北玄寺既然有船,那这寺庙确有来钱之处,明台说的香火鼎盛,会不会是别的意思?莫非是黑话?这古代社会,不比后世法制社会,黑寺凶僧可是不鲜见的,况且自醒来后,便觉得这寺庙与印象中的现代寺庙有许多不同,处处透着古怪,但这古怪怪在何处,却又归纳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样想着,杨愈脸上的笑容不由都敛去了。
明台转头瞧了眼杨愈的脸色,默然片刻,悠悠说道:“阳山之南,北河南河之间河曲之地,仅有本寺一间佛寺,故而往来行商,河曲百姓,也都来此礼佛布施,更有永丰县王员外赠予本寺一条大船,以方便僧众在大湖中来往。”杨愈讶异的瞧了眼明台,这么多天来,还是第一次见年轻和尚说这么多话,没想到他说这么长一段话,竟也说得条理清楚。也是,要不然明台怎么会看那么多经书呢?看来是自己小瞧这和尚了,他也只是不爱说话罢了。
又听明台说什么阳山、北河、南河、河曲,这又是什么?根据三哥话语推测,屠申泽的位置应该在阴山山脉最西侧的狼山下吧?杨愈想了想,问道:“法师,屠申泽不是在阴山或是狼山附近吗?南河、北河,河曲又是什么?小子久居西域,未曾踏入中土,还望赐教。”
明台侧头打量着杨愈,却见杨愈满面笑容,神态真诚,便收回视线,想了想,说道:“屠申泽北方便是阳山,阳山东西绵延数百里,阴山乃是对应阳山之称谓,阴山在阳山东南之处,也叫牟那山,阴山往东而去,又有大青山,中原之人,也将阳山、阴山、大青山统称为阴山。前朝王少伯有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中所称之阴山便是说的阳山、阴山和大青山了。黄河从贺兰山下灵州之地北来至此,在屠申泽南端一分为二,各为南河、北河,北河才是黄河主河道,北河往北流经此处汇成屠申泽,又从屠申泽北端拐弯向东,流经阳山南麓,再拐往南流,与东去的南河在阴山西端合二为一。河北为阳,河南为阴,因阳山在黄河主河道北河之北,故称阳山,阴山在北河之南,故称阴山。南河北河之间广袤肥沃之地,便是河曲之地,如今也叫丰州。”
杨愈听着明台话语,越听,心中越是震惊。他吃惊的看着明台,将这和尚从头到脚仔细瞧了一遍,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个明台竟然还是“高知”和尚啊,往日见他沉默寡言,一旦开口说话,却是思路清晰,见闻广博,说话利落,用词文雅,还懂诗,顿时对这明台和尚大为佩服。
将明台的话语在脑海里反复琢磨了两遍,他终于明白了。原来黄河在这大湖南端分成了两条河道,一叫北河,一叫南河,南北河之间叫河曲之地,那这所谓的河曲之地便是后世所称的河套平原了,而后世的狼山便是如今的阳山。他不知历史地理的细节,便想,莫不是这个时空和那个时空的地理大不一样吗?
两人这般说着话,那两条帆船已行驶到离湖岸不到一里了,模模糊糊的能看到一条船的风帆上写着“北玄寺”三个大字,另一条的风帆上写着一个“王”字。
“咚咚咚”,随着几声鼓响,远远的看见几个船夫吆喝着、奔走着降下风帆。
待那些风帆全部落下,大船已顺着惯性,又往这里驶近了,不一会,一个穿着青袍的中年人被三个和尚弯腰躬身的簇拥着,从船室里走到船头。
这人上唇留着胡须,头戴黑色幞头微微仰着,幞头后有两只斜斜往下的帽翅,一见他这身姿穿着,便知是一个颇有身份之人。又过一会,另一身穿灰袍的中年人也从船室里出来,走到了青袍中年人身边。青袍中年人手指寺庙这边,转头笑着对那灰袍中年人说着什么。
皇朝怪物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