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下达之后,薛云并没有立刻和公公启程,前往洛阳。
而是说自己还有事情没有处理完,还需要交代手下一些事情,就把公公给送走了。
薛云手里拿着圣旨,一个人在大厅坐下,因为他想不通这汉朝小皇帝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他要是想把幽州给我,那直接让他一个人去幽州任就好了,又何必让他,还有袁术,曹操一起去洛阳?
难道这小皇帝是想让我们之间比一比,看看谁更有资格管理幽州?
其实这段时间不单单是他,其他诸侯也在招兵买马。
同时薛云还听别人说,淮南的袁术,在前两天也打退了一次黄巾军的进攻。
黄巾军那次派了三万多人,并没有再派什么护法,而是让三个大将领军。
当时袁术手里有十万大军,可以说要对付黄巾军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
所以这场战斗输赢,对薛云来说根本就没有悬念。
而让薛云想不通的是张角发动这场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说他是想攻占淮南各地,至少也要像对付他和公孙瓒那样,派出十数万大军前去攻打。
而且黄巾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是单兵素质和装备,却和正规军有一定差距。
这也是为什么每次张角派出去的军队,都会比目标军队多的原因。
用数量的优势,来弥补质量的不足。
但是这次张角反其道而行之,可以说他从一开始就没有对这场战争报什么希望。
更像是用这三万人,去成就袁术战斗胜利的美名。
而这也是薛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因为他这段时间也研究黄巾军攻打的各个诸侯,还有他所采用的方法。
方法没有什么出众的,就是“人海战术”,派去的军队人数众多,进而攻城掠地。
而要说攻打的诸侯,这天下大大小小的诸侯他都打过,而且不止一次。
最惨的就是在西凉的董卓,因为可以说是西边唯一抵抗张角的诸侯,张角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
屡屡派大军征讨,虽然占领了董卓不少地盘,但还是没有把董卓全部吃掉。
这里面当然有一部分是吕布的原因,但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更多的还是西凉环境恶劣,董卓的兵将战斗力,普遍比中原的战斗力强。
这让薛云知道自己打完黄巾军的下一个对手,是有多么的恐怖。
当然这都是后话,现在是要想办法如何解决掉黄巾军。
而中原各地,要说谁过得最舒服,那就是袁术了。
因为他被黄巾军攻打次数,可以说是最少的一个了,而且派出的士兵也不是特别多,所以每次都会被袁术打败。
袁术的声望也是通过一次次的战斗,进而水涨船高。
“难不成这袁术,和张角之间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交易?”
薛云突然想到了这种可能,只不过这都是他的猜测,而没有证据。
就在此时,许攸等几位谋士走了进来,这是薛云之前让人去找他们的。
毕竟人多力量大,小皇帝的想法,薛云一个人是想不出来的,所以他打算和自己的智囊团商量一下。
薛云见到他们来,就把从传旨公公那里套到的话,也给他们说了一遍。
众人听完后,其余人也是眉头一皱,当然有一个人除外,那就是徐庶。
徐庶开口道“主公,这其中的意思很好理解。”
徐庶的话刚落下,在场众人都看向他,许攸问道“请问徐大人,这里面有什么乾坤?”
薛云的这几个谋士,往日相处的也是其乐融融,并没有因为别人比自己聪明,而产生嫉妒。
因为他们心里都清楚,一山还有一山高,别人比你聪明,你就要虚心学习。
毕竟儒家的孔圣人也说过: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他们这些人也是在日常的交流中虚心请教,取长补短。
三国重生之我是袁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