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你又不是没学过,自己扎!”杜文浩从自己提包里取出针灸盒扔给他。
杜文浩他们医学院是中西医结合课题试验单位,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上取得了不少成果。教学使用的都是中西医结合教材,学校讲授基础医学都是西医为主,兼顾中医。开设的课程也有专门的中医学。学院还有专门的中医系。
“老三,医不自治啊!再说了,中医我就没好好听过课,连穴道都没分清,不比你,你是家传中医,带艺投师,号称小神医是也,嘿嘿,快点,老三,救民水火啊!”
“什么小神医!”杜文浩无奈地摇头笑了笑:“行了,少拍马屁,把手给我吧。”
老二把手伸了过来,杜文浩握住,在他手掌虎口处合谷穴按压了一下:“痛不痛?”
“不痛。”
杜文浩又伸手按压他腮后耳朵下面的颊车穴:“这里呢?”
“不痛。”
杜文浩想了想,又在他肩井穴按了一下:“这里呢?”
“哎哟~!痛!痛!”
杜文浩又依次在他浮白穴、天冲穴、曲鬓穴按压,都有痛感,点点头,又给他号了脉,看了看他的舌头,心中了然:“你舌苔黄,脉滑数,是少阳风火引起牙疼,我先给你用针止痛,然后给你开个方子,自己去中药铺拿药,两剂就能搞定!”
“中药就算了,又煎又煮,还不能用铁锅,我可没地方找砂锅去,太费劲。你还是帮我先止痛,赶明儿我去医院把这牙拔了,我看它还痛不痛!”
杜文浩本来想提醒他中药铺都有代煎中药的服务,可这小子对中药压根没兴趣,就算知道有也不会去开的,也就懒得说,打开针灸盒,里面是一小筒银针。
现在的银针都是一次性的,跟注射器一样,经过消毒无菌处理的。当下取出一根毫针,运针如飞,轻巧巧分别刺入他左肩井、浮白穴和完骨穴,得气后捻转提插运针,同时观察对方的反应,留针一会后退针。微笑道:“感觉如何?”
老二摸了摸腮帮子,活动了一下下巴:“我靠!真神了!一点都不痛了,你小子还真有两下子!就你这技术,开诊所一准火!”
“针灸麻醉止痛咱们外科课上都教过,你自己也会嘛。”
“这可不一样,你的针灸是你大伯教的,那比外科老师可要强多了,还是你出手管用。”
杜文浩的伯父是个老中医,在杜文浩家附近租门面开了个中医药铺诊所,多年行医,在当地小有名气。
杜文浩小时候经常去伯父药铺玩耍,经常拉着伯父问这问那。
伯父无子,对这侄儿十分疼爱,见他对中医感兴趣,便将自己终身所学倾囊相授。
从杜文浩记事时起,他伯父就教他认中药名识字启蒙,用辨认中药饮片来做游戏,还时常带他一起上山采药,教他辨认野生草药。
从杜文浩上小学开始,便教他背汤头、脉诀、药性赋名篇。
比如清代汪昂的《汤头歌诀》,李时珍的《濒湖脉学》,李中梓的《诊家正眼》,还有广为流传的《药性赋》。
另外还重点背了针灸歌赋。如十四经循行、主病、穴位分寸歌、金针赋等等。
杜文浩小学时,便将这些名篇背了个滚瓜烂熟。
到上初中了,他伯父就让他背诵并开始给他讲解经典医籍,如《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神农本草经》等等。
到高中的时候,杜文浩已经可以帮着他大伯看一些简单的病症了。
在大学五年法医本科学习中,差不多四年时间是学习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一些不重要的课程他懒得上,便跑去中医系听课。
所以,经过大学系统学习后,医术更是有了长足的进步,已经完全可以应付常见病的诊治了。
寒暑假回家,他便经常在药铺帮着伯父看病。
杜文浩考大学的时候,按照伯父的意思,是让他考中医大,但他父母坚决不同意,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医已经没落,学中医将来没什么前途。
宋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