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龙带着武松继续前行,走了不久,来到一个岔路口,祝龙停下脚步,想了想,选择朝东的一条路。
“主公走错了,去济州应该向南。”武松提醒道。
祝龙解释道:“我想去梁山看看三弟祝彪和花荣兄弟。”
“这样啊!”武松突然神色黯然。
祝龙略一思索,便知他是想起武大郎,又不知如何安慰,心想帮他娶一个媳妇,成立一个家庭,他就不会如此孤苦伶仃了。
可是自己并不认识合适的女子,不过听祝彪说过,只要花钱让媒婆介绍就行了。
“此行多亏了朱都头!”武松感叹道:“他果然是一条好汉子!”
祝龙点点头,表示赞同。朱仝确实有古之侠士风范。
古时的游侠是其言必行,其行必果,一诺千金,赴士之困厄。朱仝便是这种人!
如果不是朱仝帮忙,他们偷偷翻越城墙的话,就算顺利逃出,现在也会被官兵和捕快追捕。
两人边走边谈,并不无聊,不多时,来到梁山泊边,
天地之间,一片雪茫茫,湖面平静如镜,湖边一座小店,挑出一面酒旗。
祝龙心中诗情上涌,又想吟诗一首,这次没有被卡住,张口就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应景!”武松竖起大拇指。
祝龙哈哈一笑,宋朝文风昌盛,就算市井小民也能吟诵唐诗,武松自然这知道这是唐代大诗人柳宗元的传世佳作。
来道小店里门口,门口挂着一块厚厚的毡布门帘。
祝龙掀开帘子,进了屋子,武松紧随而入。
屋子里的炉子烧得很旺,十分暖和。
一个膀大腰圆的健壮女人在柜台后面,看见祝龙和武松,先是一愣,然后惊喜的站起来,道:“主公,武松兄弟,你们二人怎么来了?”
二人作揖道:“顾大嫂安好!”
祝龙道:“我们是去梁山见三弟祝彪和花荣兄弟。咦,怎么不见孙新哥哥?”
顾大嫂笑道:“他呀,店里的酒不够用了,他去附近小镇打酒去了!你们快来炉子边暖和暖和,我去给你们烫两壶酒,再让人炒两碟小菜。”
“不用了,我们要去梁山!”
“主公何必这么着急,须知湖上更冷,先喝点酒御御寒也是好的,后面就有伙计船,随时可以送你们过去。”
祝龙见他如此说,只好接受她的好意。
不一会儿,酒菜上来了。祝龙坐在上首,顾大嫂坐对面,武松侧坐。
祝龙喝了一口热酒,感觉一股热流流遍全身,身体暖洋洋的,他长长的吁了一口气,感觉十分舒服。
“主公,解珍解宝兄弟写过一封信给我,说他们要去办一件机密之事,数年之内恐怕见不到了,我大伯在给我家掌柜的信中也是如此说,不知道他们干什么去了?”顾大嫂说完,又马上补充道:“要是机密,就当我没有问吧”顾大嫂问道。
祝龙放下杯子,低头想了一会儿,又抬头看着顾大嫂,充满歉意道:“十分抱歉,我觉得还不是不说的好,说了对你,对祝家庄都没有好处,到时候你就知道了!顶多两年”
顾大嫂点点头,表示理解,不再问这些,而是聊起了其他的事情。
“大姐,我回来了!”外面传来孙新的声音。
顾大嫂连忙起身出去,祝龙和武松也跟着出去,只见孙新带着五六个伙计,推着三辆独轮车,车上都是猪肉、牛肉和几坛酒。
“主公,您怎么来了?武松兄弟,你也来了!”孙新大喜道。
“辛苦了!这么大雪还要外出!”
留下顾大嫂在外面指挥伙计们搬运酒和肉,他进来跟祝龙、武松喝酒。
喝了两杯热酒后,孙新叹了一口气道:“我这算什么辛苦,老百姓才是真的苦啊!租税徭役那么重,到了年底,都揭不开锅了,到了明年青黄不接的时候,恐怕又要饿死不少人。主公,许多走投无路的老百姓想来祝家庄投军,我们能不能收?”
水浒之祝家庄逆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