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龙说了许久,将自己带兵心得和理论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武松,说着说着,忽然想起眼前的人,可是带着二十勇士,打破五千敌军的名将,自己还大言不惭的教人家,脸红啊!
好在武松没有名将的觉悟,还是像小学生一样认真听着祝龙谈论他的军事理论。
祝龙知道,只要自己的事业成功了,武松夜袭大破卞祥那一战,必定是流传后世的经典之战。
要是自己失败了,像历史上无数默默无声的农民起义一样,那武松这一战也就被后世所知了。
历史就是这么现实,以胜败论英雄!赢家通吃,失败者连名声都没有了,即使有,那也是臭的。
炉火烧得很旺,屋子里暖和得很,两个人围着炉火讨论谈论着,大多是,都是祝龙在说,古往今来的着名战例,他是如数家珍,讲得生动精彩,剖析得入理三分,谁让他是历史迷,军事迷呢!
武松佩服的五体投地,祝大官人简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啊,实际上,祝龙后知可不止五百年,他后知九百年啊!
两人谈得尽兴,只是没有酒助兴,实在美中不足。武松的酒瘾被勾起,在另外一间屋里找到半坛美酒,边喝便谈。
武松突然问道:“主公,你刚才说过,所谓以少胜多,其实不过是在局部集中优势兵力,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本质上还是以多为胜?”
“正常情况下是那样的,你那次夜袭是……”
“我明白!”武松道:“那次是我运气好,卞祥手下都是刚刚收复的山贼强盗,大家都互不统属,不想被卞祥吞并,心怀鬼胎,才会被我趁机所破,否则,就是五千多头猪在一起,我们也不敢上前去敢啊!
我只是不解,战争终究是以多胜少,可您又说‘兵贵精不贵多’,我们祝家军走得也是精兵之路,而不是盲目招募士兵,扩充军队!事实上,如果我祝家军愿意招募士兵的话,那一定有许多人参加,如今大宋有许多失地流浪的百姓,或者做生意破产的人,为了吃一口饱饭,都愿意当兵。”
祝龙解释道:“对,我刚才说了,那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剖析开来后,发现打仗的时候其实还是以多胜少。但是战败一方的统帅也不是傻子,怎么就是让敌人形成了局部优势兵力,而自己就不能及时集合兵力呢?
这就涉及到了军队的组织和执行能力,越是精锐军队,统帅指挥起来,如臂指使,能够完成统帅的作战计划,而那些缺乏训练的军队,一个简单的指令,都要花半天时间,庞大而笨拙,无法及时有效的调度,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军队被狡猾灵活的敌军一口一口的吃掉!
当然,除了军队精锐与否,将军的兵法造诣更是关键。高明的统帅能够清楚的了解敌我双方军队的情况,做到扬长避短,也就是兵法所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一晚上,祝龙的嘴炮就没有停止过,在述说和回答武松问题的过程中,他又理清了自己的思路脉络。
一个想法,在自己脑海里存在时,也许只是一个模糊的念头,但当用语言说出来时,就必须要有深刻的思考和见解,才能用合乎逻辑的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
祝龙觉得,自己平时积累的战争经验和前世所知的兵法理论,就像一个个散落的珠子,乱七糟的,互相矛盾,但是经过一夜交谈,他不断思索,不断争论,他几乎将这些珠子穿成完整的一串了。
虽然天寒雪厚,但公鸡依然按时打鸣。
祝龙和武松打开门出去,外面的冷空气让两人精神一震。
夜色正浓,两人在院子里练了一会拳脚,外面传来敲门声。
两人对视一眼,武松踩着院墙脚下一块石头,趴在墙头往外面,看见朱仝一个人站在门口,手里拎着一个篮子。
武松跑去开门,“朱仝哥哥来了!”
“武松兄弟,我带点吃的来了,招待不周,怠慢你们,还请见谅!”
祝龙连忙道:“朱都头为我们担下天大干系,祝某感激不尽!”
朱仝摆摆手道:“休说见外的话,你们快点吃,吃完后我就送你们出城!”
水浒之祝家庄逆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