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令我来巡山
超小超大

第八十九章 读书人的破绽 (求订阅!) (3-1)

入夜。

青云寨,聚义堂。

已经得知白日之事的山寨诸头人们,无不用看怪物的眼神盯着林宁打量。

哪怕林宁惊退的是一寻常宗师,他们心里也好接受点。

但那可是姜太虚啊!!

对于一个沧澜山上的山贼窝而言,那是何等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神人……

对于诸人的目光,林宁毫无兴趣理会,还不如和依偎在他身旁的九娘玩手指游戏有趣些。

姜太虚又如何?

前世是个信仰破灭的时代,人们不会去敬畏任何所谓的权威。

任何大牛,在网上都会被人质疑和喷……

是坏事,却也是好事。

这让林宁对那些身份高贵的人们,不会轻易去仰视。

“小宁,你读书,都读到这个境界了吗?”

作为山寨的文化人,方林比旁人更能明白那两番言论的分量。

此二言若出自经世大儒之口,怕可立地封圣。

可出自一个山寨黄口孺子之口,就要多诡异,便有多诡异……

方林此刻看着林宁,心里生出的不是膜拜感,而是恐惧和惊疑。

林宁顿了下来,瞥了眼这个老白菜帮子的眼色,不由有些无奈。

他一直都在留意模仿前身惹人厌的性格,为的就是给这些熟人们留点余地,没想到方林还是这么多疑……

他干咳了声,道:“三叔,你只能算是一点点的读书人,不到一成,所以很多读书人的事你不懂……”

“……”

方林先是脸一黑,气个半死,可随即又苦笑不已。

在林宁展现妖孽之前,他是山寨中唯一酷爱读书的人。

谁敢这样说他,他非得喷谁一脸唾沫不可。

但是现在……

他不得不承认,林宁还真有资格这般点评于他。

只是明白归明白,心情依旧不美,方林哼声道:“就你能!那你说说我有什么不懂?”

林宁呵呵笑道:“你若是读透了书的读书人,就会明白读书人并非完美的,读书人通常都有一极大的破绽。”

此言一出,别说方林,连主座上一直静静垂着眼帘的田五娘都起了大兴趣,与旁人一起细细看来。

田五娘凤眸中浮现异彩,隐隐期待聆听林宁的高见……

胡大山更是兴奋的粗着嗓子大声道:“小宁,我猜着了,你必是因为知道了读书人的破绽,今天才唬退了那姜太虚!快说说,快说说!让咱也知道这个破绽,往后就再不用怕稷下学宫的人了!哈哈哈!哇哈哈哈!”

他好似已经看到了自己在无数稷下学宫士子中,举手投足间就破了他们的命门,天下无敌难逢敌手的样子,因此笑的狂浪之极。

“狂浪是一种态度,狂浪的起起伏伏……”

站在林宁旁边牵着他袖角的九娘忽然小声哼唱了起来,只有林宁和近些的田五娘听的到。

林宁呵呵一笑,这本是他在药庐无聊时瞎哼的调调,九娘觉得有趣,就学了去。

田五娘则面无表情的看了二人一眼,唬的九娘忙掩住口,大眼睛弯成了月牙儿。

这等不合音律礼乐的怪腔怪调,连当下的山歌村曲都不如。

也只九娘喜欢和林宁混闹着玩……

林宁清了清嗓子,道:“读书人最大的破绽,就是说的永远比做的多,说的也永远比实际上能做到的好听。所以甭管能不能做到,先把想象中自己能做到的喊出来,号子要往无限高里起,喊的最高的,就是圣人……”

话没说完,聚义堂上的大多数人都绷不住笑了起来。

方林则黑了脸,三角眼里冒着不可思议的光泽看着林宁:

就这样的鸟人,喊出了那样鼓动人心的圣人之言?

大王令我来巡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抗战之关山重重 连载中
抗战之关山重重
老哲
老哲写实风格抗战新书 “我们一定会回来的!”有军官对手下数千名官兵说。 可是自打他们出关以后,侵略者强大,国尚危急,家又何安?战线一路向南,战关山无数,却又丢关山无数,直至苍山之巅洱海之畔! 回望来向,狼烟无尽,关山重重,多少官兵埋骨他乡?一场抗战打了十四年,几人又能返回故乡?
523.0万字4个月前
特种兵之我为最强 连载中
特种兵之我为最强
白竹山
[[【A级签约作品:特种兵之我为最强】明承云重生了,成为王艳兵的邻居。(本故事及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11.2万字6个月前
红楼之我是薛蟠 连载中
红楼之我是薛蟠
刀剑一声
穿越红楼世界,成为呆霸王薛蟠,他说,呆子能活的久一点,且看呆霸王玩转红楼风云,成就一番霸业。
13.6万字4个月前
明朝少年郎 连载中
明朝少年郎
风隐剑歌
李清都睁开眼的时候喝着乌鸡人参汤,屋外飘着鹅毛大雪,再睁眼的时候已经是金戈铁马,战火如荼。 这个大明的世界! 嘉靖的道行有点高,活了一百多年的张宇初竟然是个少年!考不上秀才的李时珍去挖药了…… ………… 累累硕果存,莫名其中数。阳光万里道,独见一人归!
14.6万字4个月前
大宋有神医 连载中
大宋有神医
金小贰
北宋初年,乱世尽头,治世开端。 且看一位穿越而来的神医,医人、医心、亦医国。
13.7万字4个月前
三国争鼎 连载中
三国争鼎
眼见为食
初平二年,曹操寄身袁绍,刘备依附公孙瓒,孙氏兄弟托庇袁术,豪杰未起而大乱已现。 经历了汉武帝罢黜百家以及汉章帝白虎观奏议的打击而苟延残喘的诸子学派看到了最后一线希望,或领袖逐鹿,或择主从龙,诸子之光在神州大地上迸发出最后的灿烂。 故事,从十万黄巾围北海开始。
15.7万字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