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上京城
大周王朝一如往常举行早朝,整个宫殿里金碧辉煌,雄伟壮观,显现出一派皇家气势,群臣整齐站在殿堂之上,坐在龙椅之上自然便是大周皇帝耶律弘治,他自上而下的俯视诸位大臣,有种君临天下的气场。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诸位大臣齐声喊道,响彻整座太和殿。
“诸位爱卿平身吧。”大周皇帝说道,他早已经对这种事习以为常了,每日的重复且机械般生活,早已经消磨了刚登机时的意气风发,气吞山河。
“诸位爱卿,今日有什么要议的吗?”大周皇帝懒洋洋问道,他的潜台词是没有要事的话就早点退朝吧,大家各回各家。
耶律弘治在位已达二十年,然而国家依旧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这让他很是头疼。
只见一个人从群臣中缓缓走了出来,耶律弘治一眼便认出来了,本朝兵部尚书王修远,这老家伙又有什么事啊,本朝实力钉子户,让朕甚是头疼。
“启禀皇上,臣有奏。”兵部侍郎道,手中有一份奏折攥在手中。
而后皇帝身边的负责传递书信的老太监缓缓走了过去,接下王修远的奏折,双手捧着毕恭毕敬送到大周皇帝面前等待着预览。
大周皇帝接过老太监手中的奏折,认真的看了起来了。身为皇帝,既然有奏而来,岂有不看之理,要不然我耶律弘治与昏君何异,朕可是立志做明君的,这个目标始终是朕终身奋斗的目标。
“王尚书,奏折提到北方这些游牧民族又在我国边境烧杀掠夺吗,那我朝边境军队又在作何。”耶律弘治疑问道,往昔他也知道北方游牧民族时常侵袭大周边境,所以那里都有重兵在此驻守,职责便是保土守疆。
此时的王修远看了看站在最前面的南院大王耶律弘远,方才解释道。
“陛下,你不是听取南院大王的建议,把北方二十万重兵调往南线了吗,现在北方那里有什么重兵防守啊,留下来的都是老弱病残,根本低挡不住北原游牧民族进攻,不堪一击。”
这让也律弘治想了起来,两个个月前,他的弟弟南院大王耶律弘远,确实上过一个奏折,把北方二十万军队调往南下,当时自己也是允许的。
“南院大王,你来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吧。”耶律弘治向耶律弘远质问道,他也知道自己的这个亲弟弟素有大志向,只不过才能略微不及,自己也不好明说,毕竟一个娘亲下的亲兄弟。
此时站在朝堂之上,列队右边最前方的一个人走了出来,此人便是大周的南院大王,当今皇帝的亲弟弟,可以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仔细看去,南院大王长相却是和皇帝有几分神似之处,只不过当今圣上有一股君临天下的气势,而南院大王则是给人一种和圆润狡猾的感觉。
“禀告陛下,臣弟三个月前不是都已经给您上奏折了吗,皇兄你这记性可不太好啊。”耶律弘远笑眯眯的笑道,朝野上下也只有他敢这么打趣皇帝。
“朕这是日理万机啊,哪像你整天在京都城里转悠,弘远说说吧,这到底是什么回事。”耶律弘治道,虽然他只是在紫禁城之内,但是对京都之内的事情还是了如执掌,毕竟每个皇朝都有自己监督体系。
“皇兄,三个月前我不是都已经给你上奏折说了北境二十万军队被我调到大唐边境,据情报得知,唐朝老皇帝已经快奄奄一息了,我大周在大唐边境屯兵几十万,就是想找准时机一举南下。”耶律弘远在那里的认真的分析道,讲的头头是道,好像一切都尽在掌握之中。
早在三个月前,耶律弘远就已经派遣他的儿子耶律文武前往边境整军待发,边境摩擦不断升级,虽然偶有小的战斗爆发,但是始终没有爆发决定性大战。
都过去了整整三个月了,耶律弘远心里也是嘀咕,大唐老皇帝也真是命硬,三个月了都没死,这情报也太不靠谱了吧,现在也是赶鸭子上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不过最近探子已经确认过了信消息无误,这是从他们潜伏在大唐皇宫里得到绝密情报,只好再耐心等待老皇帝驾崩的好消息,到时候就是我大周一统天下的好时机。
开局之我是大唐驸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