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股决定脑袋,政治是没有对错之分的,有的只是利益。
唐俭,裴寂以及窦威为首的鸽派主张议和,打不打得过自然是重要一方面,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像唐俭说得那样。
颉利只要主力往渭水北岸一扎,牵制住大唐主力,其余偏军就可以肆虐整个关中平原,这次南下突厥是骑兵为主,在唐军主力被颉利主力牵制下,大唐根本没有余力去应付这些劫掠为主的突厥偏师。
而一旦关中平原被大肆劫掠,损失最重的是谁?百姓能有多少钱粮可以被掠夺?当然是各大世家损失最重。
所以才有了朝堂要员都主张议和的局面,这是符合所有人的利益的,至于赔款和纳贡,大不了来年多问百姓们收点税就得了,对各大世家毫无影响。
李孝恭此时站出来说要打,那就触及各大世家的利益了。
房间中陷入争吵,一边是以李孝恭等一两个高级将领为主的鹰派,他们给的说法主要是两点:
第一点,如果每次对突厥忍让,不敢和其决战,那么突厥将会一次次变本加厉,我大唐的军魂也会在一次次的妥协中丧失,到时候没有一个将领敢与突厥军交手,整个大唐将会没有可战之兵。
第二点,此次颉利携20万大军南下,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平时突厥即使南下劫掠,也从未有如此大的规模,而小股骑兵是非常难以追击的。现在颉利竟然率20万大军进入关中腹地,南北纵深几百公里,一旦突厥战败,这几百公里的纵深将会成为突厥主力回漠北草原的死亡之路。
一般如果大唐军队北上攻打突厥,最困难的不是打不打得过,而是你怎么找到突厥的主力部队,这个时代可没有卫星地图,茫茫草原,千里无人烟,你想打,也得找得到人啊,什么,你说要深入腹地?你不怕粮草被截断,到时候十几万人活生生饿死在草原?你说霍去病怎么可以直捣黄龙,大哥,你先看看霍去病吃的是啥?
而以裴寂,窦威,唐俭等人为首的鸽派,他们的观点也是两点。
第一,打不打得过的问题。现在整个长安满打满算十万兵力,全国的勤王兵力是有,但基本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驻守在各个重要军镇呢,你要调动这些大军,一来是粮草问题,第二就是大军一动,原来的防守将会薄弱,那其他敌对势力将会蠢蠢欲动。
退一步说,即使这些勤王部队过来了,就能抓得住颉利主力了吗?人家是以骑兵为主,想走就走,你拦得住吗?你来的人少了,人家转头就把你吃了,你去的人多了,人家不跟你玩了,你能拿人家怎么办?
第二,有没有打的必要,打仗的代价和求和的代价,哪个更高的问题。大唐刚刚结束隋末纷争,元气才恢复了一点,就要再次进行一场席卷整个关中平原的战争,那对新生代的大唐将会是一个毁灭性的灾难。而求和的代价相对小一点。
鹰派和鸽派就这个问题整整讨论了一天,期间李渊一直没明确表示支持哪方,一直到日落时分,鸽派逐渐占据上风,最主要的原因是兵部各级将领经过双方的兵力对比后,发现这场大战大唐基本不可能赢。
最多只能打和,等突厥劫掠完后,眼睁睁看他们离去,这样的话,还不如议和来得划算,也能少死一些百姓。
但双方也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各个方向的勤王兵力依旧要召集,朝长安聚拢,原因就是怕颉利真的觊觎长安,防止他毕其功于一役,虽然这个可能性很小。
事情谈完已经晚饭时分,一群大臣告辞后,纷纷三三两两从皇宫走出。
“玄真,李孝恭今天的表现不太寻常,按理说,以他的性子,不可能站队的,尤其是你和我都主张议和的情况下……”
裴寂和窦威两人走在人群后面,小声说着话,两人年纪都不小了,窦威更是年迈地连走路都需要有人搀扶着。
“是不寻常,今晚回去找人去他府上探探口风,还有灵州李道宗,怎么一点响动都没有,以李道宗的性格,不可能一仗都不打,就放颉利这么容易过来,难道他不怕秋后算账……”
“唐俭老贼!”
“唐贼哪里逃!”
大唐第一隐太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