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陛下问到了,臣倒是有个人选。云阳县男陈子墨才名享誉大唐,在读书人心中有着极高的威望,臣觉得他不错。”
杨国忠的想法也很简单,找个自己人添去,而自己这边有才华名望的就只有陈子墨了,因此将他推了出来。
李隆基想了想,觉得陈子墨才华能力肯定是够的,也帮了自己不少忙,可终究年轻了些。
于是道:“陈县男确实有才,不过资历浅了些,任主考不妥。这样吧,梁师礼为主,他为副好了。”
“全凭陛下做主。”
实际,以陈子墨的身份,当科举副考的资格仍然是不够的,但既然是杨国舅推举的,本着制衡的目的,李隆基也就这样安排了。
于是乎,年仅二十四的陈子墨就十分荣幸的成为天宝十载科举副考官。
李林甫和王鉷收到圣对奏折的批红和指示后,露出了小小的惊讶。
梁师礼被任命为主考官并不意外,令人意外的是陈子墨竟然被任命为此次科举副考官。
此时王鉷不得不提高对陈子墨的重视了,这小子爬的也太快了,陛下很明显在有意的提拔他,往后又将是朝中一劲敌。
“相爷,这小子怕是要起了。”
李林甫没有回话,他也意识到陛下又要给杨党添一干将,看来是铁了心要让杨国忠达到能和自己抗争的实力。
“那这份额怕是不好办?要不让人个折子,就说陈子墨太年轻,资历不够?”王鉷又追问道。
老狐狸摇头,他了解李隆基,已经拍板的事情,也只能这样了。
“就这么着吧。”
很快,长安聚集的应试考生们都知道了此次主考是梁师礼,副主考是陈子墨。
陈府很快就接到了许多考生的拜帖。
在大唐,科举是允许“走后门”的,考生门可以在考试的前后拜访考官,这是一种常态,并不会被人诟病为舞弊。
因此,有大量考生都向陈府递名帖或者诗词文章,请求拜见陈子墨,以此来获取考官的好感。
除了考生外,也有不少权贵官员递了帖子,目的也都不纯,为的也就是取中的名额。
科举最初目的是唯才取士,不过到了现在,已经有许多不成文的规定,暗箱操作的事情屡见不鲜,内里充满了交易和人情。
不过这些考生都没能见着陈子墨,因为陈子墨压根不在府中,他此时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被任命为科举副考了。
陈子墨并不在长安城内,而是在云阳县封地梨西村,正过着地主生活。
········
大唐面首开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