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列辛评之后的一名四十来岁清隽文士起身应命道:“下吏以为,颜度辽在常山任上兢兢业业,文武二途皆有建树。不若转兼五原太守,依常例主持北方诸胡的讨抚事宜,若有战事可节制周边郡县。”
说话之人荀谌,字友若,乃是荀彧的兄长。
眼下荀彧是为曹操所举的守中书令,朝中之政悉数要经他处断,前些时日来往于许都和常山的使者所携诏书,就有传言是出自荀彧的手笔。
故而荀谌目前在冀州的境遇十分尴尬,毕竟荀彧当年也曾被他召来冀州,却只是待了不久就辞别而去。
这一两年来,荀谌都奉行着少说话少出错的原则,与旁人也少交往,几乎变成了个透明人。
此刻若非袁绍相问,荀友若多半也不会发表意见,但被问起后,给出的答案也中规中矩,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袁绍盯着荀谌看了半晌,见荀谌始终目光下垂保持着谦卑的态度,看不出任何端倪,便转开视线道:“诸位以为如何?”
逢纪道:“常山乃近十万户的大郡,五原才不过数千户,两者有如云泥之别,还当在别他处多加找补才是。”
袁绍点点头说道:“那依汝等之见,该从如何找补?”
这个问题却不好回答,说少了怕得罪颜良,说多了却也怕令袁绍不快。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沉默半天,才由主簿陈琳道:“前时朝廷欲为度辽将军封侯之事,颜立善可是一直未能接受,不若明公再度上书为其请封?”
袁绍嘴角微微一撇,不屑道:“曹阿瞒欲封颜立善于高邑,吾当封其在何地?”
淳于琼道:“不若封在颜立善乡里之地下曲阳?”
陈琳道:“不妥,列侯按制不封乡梓之地。既然度辽将军要去五原就任,不若在五原为其择一封邑可也。”
逢纪附和道:“择于五原也好,不过五原十城,定在哪里为好?”
陈琳道:“不若就封在郡治九原?”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田丰突然道:“许都可是令颜立善食邑二千户,九原有多少户口,过千了么?”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对啊,怎么找也不能开出的条件比许都更差,而五原郡总共才五千户,落到郡治九原县还真不满千户。
一片尴尬之中,郭图道:“边郡之地怎可与中州相提并论,五原县内除开列籍的汉民,不还有数倍于此的胡儿么?”
对于此等牵强的解释,田丰直接怼道:“要把那些胡儿都计入封邑?那些胡儿可会纳赋?”
郭图也是冷脸相对道:“若是颜立善有那个手腕,又何尝不可?”
田丰斥道:“一派胡言!”
见堂下又要争执起来,袁绍重重一拍扶手道:“好了!都别说了!”
只是这一下动作有点大,又引得袁绍连连咳了好一阵子。
待袁绍稍稍平复气息后,逢纪却是提了一个十分讨巧的方案。
“下吏以为,可为度辽将军请封五原侯,封邑二千五百户。”
袁绍疑问道:“五原侯?二千五百户?五原县有如此多户口?”
逢纪笑答道:“五原县虽没有,然五原郡有。此番既然要使颜立善前去平乱,少不得要令他带兵前往,以区区五原之地,能养活这些兵马就难能可贵了,哪还能多出什么赋税来。反正这五原算是丢给了他,这一切不妨让颜立善去头疼去罢了。”
逢纪的这个提议十分讨巧,大汉向来只封县侯、乡侯、亭侯,而没有郡侯这种说法,要以一郡为封邑只有封王。
自从汉高祖扫除诸异姓王后,约定非刘姓不封王,异姓功臣至多也只能封侯。
但以五原为侯名,本地食邑不够,在五原郡中其他地方找补,却也不是不可以,且本朝就有先例,比如皇甫嵩在剿灭黄巾之乱后,便得封槐里侯,食槐里、美阳两县,合八千户。
袁绍琢磨半晌,点头道:“如此也好,就不必列明食邑在哪,待他再立功勋之后,移封回冀州吧!”
三国求生手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