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落,袁尚就接口道:“儿以为,度辽将军一片忠悃之心,愿意前往五原镇抚羌胡,应对西凉贼寇,正当明文嘉奖,许其所请。”
袁绍侧过脸看了自己的爱子一眼,心道虽然让颜良移驻曼柏本就出自你的谋划,但眼下也不必如此着急站出来表态。
哎!尚儿的城府还是不够深啊!
有了袁尚开头,众人大都对颜良的提议大为称许,众口一词之下,竟无半点反对之声。
可这却把在座的一个人给急得不行,作为支持长子袁谭继嗣的核心人物,邺城令辛评自然不会赞成袁尚一派想要调离颜良的提议,早先在议事上就多次出言反对。
这一回骤然听闻颜良的表章内容,很是让辛评吃了一惊,心中骂起了颜良如此不智,难道没看出来这是袁尚与郭图的奸计吗?
他在心里还把亲弟弟辛毗和侄儿辛儒给骂了一通,如此大的事情,怎么不提前知会自己,他也好提前有个准备。
在辛评看来,颜良与自己兄弟交好,侄儿辛儒又为颜良所重,颜良就算不全力支持袁谭继嗣,也肯定不会反对,是一个值得争取的助力。
如此关键的一个人物,放在常山牧守一方,绝对要比跑去五原郡那旮旯角落要好得多。
更何况袁尚一派主张的,他们袁谭一派必然要反对。
眼见众意涛涛,生米将要煮成熟饭,辛评再也等不了,起身说道:“臣以为不妥,黑山贼寇刚刚平复,且有再度为患的苗头,若颜立善离开常山,谁人可以镇之?
且常山兵马方从幽州平乱归返,尚未有太多时间休歇,若是现在就调去并州镇抚羌胡应对西凉贼寇,隆冬腊月行军千里必使将士生怨,且将士们能否适应并州的气候水土尚在两说。
颜立善在常山虽然仅仅一年多时间,但把常山治理得井井有条,如今上缴赋税冠绝河北,若是轻易换人,怕是会使得常山之政有所反复,影响了明公的讨逆大计。”
也亏得辛评有急智,瞬息之间就镇定心神一下子提了三条反对意见,且条条有理有据,非是胡言乱语。
众人听了辛评的说辞后也是频频点头称是,明眼人都看出来五原曼柏那鬼地方肯定不如常山舒泰,颜良到那里去绝非什么美差,大家近些年都收受了常山不少礼物,有人带头的情况下跟风附和几句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不过座中有人却对推动颜良去五原之事十分上心,立刻站起来反驳道:“颜立善数月之前就上书言黑山贼患已经尽数平灭,时隔半年却突然冒出些贼人声称黑山贼,岂不蹊跷?难不成是有人在养寇自重?
若不是黑山贼,仅仅是些许蟊贼托名,又何须颜立善亲镇,着一校尉剿之可也。
人皆言常山兵马冠绝河北,又曾在黑山用兵,熟悉并州气候水土,且颜立善深通统御之道,怎会指使不了手下将士?
若说常山之政,不过是大将军准允地方行些便宜之策罢了,少了谁人不行?
既然颜立善愿意为大将军分忧,邺令何必多加阻扰?”
出言的非是旁人,正是昔日袁绍手下首席亲信,如今袁尚的幕宾郭图郭公则。
按说郭图如今在冀州并无一官半职,本没有资格与会,但袁三公子想要带一两个随从也无人可以置喙,故而才与主簿李孚一同随同在侧。
辛评转头瞪着这个同郡老乡,心中一片鄙夷。
原本在袁绍幕下的一些颍川人士都是支持长子袁谭继嗣,郭图也不能除外。
不过在袁谭被派往青州,袁尚又代理冀州政务后,郭图便与袁尚眉来眼去。
在被贬官罢职后,为了重新起复,郭图更是全盘倒向了袁尚,背弃了昔日的主张。
“黑山贼首张燕的头颅如今还挂在邺城北门之上,汝难道忘了?黑山贼与颜立善有深仇大恨,何来养寇自重一说?
黑山与常山相邻,其地气候水土相仿,然五原地处边塞,在草原与瀚海的包夹之中,与常山迥异,汝可曾知晓?
就算颜立善统御有方,但在深冬时节长途跋涉必有折损,这些兵马都是日后南下讨逆的骨干,何必去折腾?
三国求生手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