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军事会议上,满族官员普遍认为汉军的战斗力太弱,如果要是把所有的一切交给他们的话,基本上也就要面临失败了,但是汉族官员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南明朝廷的军队全部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绝不可能比他们强太多,要求多尔衮给他们一个机会,也算是为了自己的将来。
虽然多尔衮在跟这些汉族官员谈话的时候,都是非常恳切的,但是面临朝廷根基,多尔衮最终还是听从了满族官员的话,把在西部的精锐调回来,先灭掉南明朝廷,然后再去征讨李自成,毕竟跟李自成那个草寇比起来,南明朝廷更加的正统,老百姓也更加向那边。
多尔衮命令豫亲王多铎率5万精锐,满蒙骑兵,日夜兼程,迅速赶往山东,另外一方面以山东巡抚方大猷为副将,集中山东境内所有的明朝降军,以及当地地主的团练武装,配合预亲王抵御明军进攻。
任命王文奎为保定巡抚,全面负责后勤事宜,京城周边筹措前线粮草。
在这三个人当中,负责筹措粮草的才是最难的,当初朱慈烺南下的时候,把京城的富户都给搜刮了一遍,所以值钱的东西就不用想了,李自成后来逃跑的时候,又把京城的百姓给搜刮了一遍,所以粮食之类的东西也不用想了,当多尔衮的命令下来之后,王文奎倍感艰难,跟前线打仗的人比起来,自己才是最难的,上哪去找这10万军队的吃喝去?
很多满清将领也认为,调动10万军队实在是太多了,尤其是豫亲王多铎手下的5万精兵,他们认为南明士兵的战斗力太差,自从入关到现在,一路上还没有遇到过有抵抗力的人,也就是原来的关宁铁骑还有点战斗力,根本就没有必要让豫亲王多铎率军回来。
他们认为直接把京城当中的2万军队派上去,然后再加上山东当地的明君,完全可以到南明的进攻,但多尔衮还是驳回了他们的想法,觉得保险一点比较好,事实证明多尔衮做的也是对的,如果按照原来的策略的话,恐怕朱慈烺能够直达京城了。
除此之外,多尔衮派出鳌拜,率领京城当中的5000金兵,把河北境内的反抗分子悉数绞尽,主要也是为了能够打通至山东的交通线,千万别大军上去了,粮草上不去,那个时候可就没什么胜算了,虽然多尔衮是一个满人,但是在军事上那也是非常有造诣的,要不然的话也不能够带领满足百十万人占领全国。
在没有朱慈烺的世界里,这家伙也是一代枭雄,大清朝的建立,如果没有他的出力的话,或许还能够成功,但至少要晚20年以上,这一点是所有的史学家都承认的。
经过7天的行军之后,朱慈烺带领着5个团的兵力抵达了徐州,在这里留下了一个团的兵力,剩下还有4个团的兵力,对于朱慈烺来说足够了,朱慈烺把胡强留在这里守城,带领着李国栋手下4个团的兵力北上。
说实在的,胡强的心里也有些不满意,虽然自己跟着朱慈烺开始北伐了,但一路上自己的军队分的到处都是,最后还把自己留在了徐州守城,李国栋这家伙反而是带着军队上去了,朱慈烺这么做也是有自己的原因的。
胡强的军队是自己手下战斗力最强的军队,让他们守着江北四镇,那自己就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不管在北方打成一个什么样子的,南方都不可能乱了,朱慈烺给他们的命令就是守城,只要是没有接到朱慈烺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出城杀敌,虽然保守了一点,但是对于现在这个情况来说,那是十分适合的。
李国栋这家伙自然是乐呵呵的,不过他也感觉到了多练兵的重要性,虽然朱慈烺变了三个步兵旅,但是各处放一点,最终的机动兵力也非常的少,目前也只有他手下的4个团,加起来也就是不到4万人,再加上李岩的骑兵团,以及一些后备人员,倒是也凑够了7万人。
在本地休整了两天之后,朱慈烺视察了一下这边的仓库,然后在这里稍微兑换了一批粮草,主要也是因为害怕后面的运送不上来,这个年代的运输能力实在是太弱了,朱慈烺说的要改善运输环境,但到了南京之后一直都在忙其他的,所以这方面就没有跟上,4轮马车也没有推广下去,甚至还有人使用骡马进行运输,这实在是太没有效率了。
明末太子带把左轮手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