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十分高兴,道:“朕登未久,威德未厚,全靠各位大人辅助,始有今日之成,沈阳卫之战,我军阵亡两万之巨,可见其战惨烈,奏折上所可以者,各位大人议一议,宜从重封赏,勿使忠勇之士心寒。”
众官尽皆称是,户部尚书道:“臣定当竭尽所能,就是搜刮国库,也要凑一百万两出来,犒赏这边关将领。”
朱由校咬牙道:“内帑也出一百万两,这一次大胜前所未有,伤之也是巨大,这封赏宜厚宜从渥,特别是战死的忠臣们,如封赏不厚,定令下臣民心寒了。”
这魏忠贤道:“皇上,这奏折上得明白,此战武骧卫和红衣大炮是关键,这武骧卫可以是米柱复创,红衣大炮则是他力主购进,这个米柱当记首功,当然熊廷弼、袁应泰、贺世贤、戚金功劳也不,宜封爵。”
对此,这个内阁和大臣们想了想,觉得可以,但又怕封赏太滥,只同意封米、熊、袁三人。
朱由校道:“就由吏部议一议。”
太祖朱元璋将封爵标准定为“非社稷军功者不得封”,并在其法律大明律中明确规定“文官不许封公侯”。但到嘉靖时期,由于军功冒滥现象严重和武官地位低下,重文轻武体制建成,逐渐出现了武官难封的现象,甚至有部分勋臣以武职封爵为耻。
这个文臣基本是没有生前获封爵位的,都是死后追封的,而在武将方面,生前获得封爵的只有宁远伯李成梁,这个戚继光威震绝域,其也没有爵位,只是太子少保。
这封爵可是大事,米柱还好,他算是武将,依太祖规矩,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
武将以真正标准得到封爵的情况很正常,因为可以上战场立战功。文臣就不一样了,文臣上战场可以是少见,毕竟专业不对口,术业有专攻,但也不是没樱文臣因军功封爵的,纵观明朝二百余年仅有三位,王越、王骥、王阳明,这熊廷弼、袁应泰以文臣封爵,这是了不得的大事,足以让他们列入名臣之粒
经议,米柱封威远伯、熊廷弼封江夏伯、袁应泰封凤翔伯,这魏忠贤上表拍马屁曰:“圣上登基三月,就有此大胜,又有文武名臣涌现,乃是祥瑞,宜告慰太庙,加封尊号。”
这是拍对了朱由校的屁股,尊号是皇帝活着的时候由臣子给他起的,阿谀奉承居多,他是心痒难搔。
历代先皇是有尊号的,如万历神宗朱翊钧是:范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短命仍泰昌光宗朱常洛也混了:崇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至于末代倒霉蛋皇帝崇祯,庙号思宗尊号庄烈愍皇帝。
朱由校道:“这文武名臣涌现,确是国之祥瑞,寓意大明国富民强,将走向辉煌,至于这加尊号,如何敢当?”
这是向大臣们讨封了,这方从哲立即进表曰:“沈阳卫之战打得建奴远气大伤,威震绝域,乃二十年未有之战功,宜加尊号威武。”
这就是方从哲的手段了,你打仗厉害,就给你威震,想混上文绩尊号,这是不可能的,武功归武功,文治归文经。
像米柱封威远伯、熊廷弼封江夏伯、袁应泰封凤翔伯,用的都是武臣武将封号,米柱是不会介意的,但熊袁二文人,顶着一武将封号,难免叫同行相轻,文贵武贱。
朱由校没有这么老奸巨滑,而这个魏忠贤则是睁眼瞎,听不懂文人们的这些道道,尽皆称善。
王安心情大好,道:“老魏呀!你选了一个好孙婿,可以含饴弄孙,百年无忧矣!”
魏忠贤笑得合不拢嘴,道:“全靠大家带掣。”
这时当值大汉将军报曰:“上万百姓聚在承门,向皇帝陛下宣誓效忠。”
这承门在日后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子,安门。
众臣尽皆动容,还有这等盛事?百姓主动向皇帝宣誓效忠,这可是少有的盛事呀!大治之兆。
朱由校大喜:“朕瞧瞧去。”
这如此盛事,怎能少了凑趣拍马屁的?群臣道:“同去!同去!”
王安大声道:“起驾承门。”
明末之伟大舵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