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昏君
超小超大

第四章 论如何笼络人心 (2-2)

“我曾经试过,不论什么书只要看一遍,便能记住十之八九。”

“行,以后你就跟在我身边,替我整理每次要接见之人简历,籍贯、生辰、父母、子女、近日有何喜庆哀悼之事。”

这下朱厚照来了兴趣,开口让她留下,这一招他还是跟蒋委员长学来的。

蒋委员长会特意记住部属的名号、生辰、籍贯,而且对其父母的生日,也用心牢记。

总是冷不防说出部下的姓名,甚至是他们父母的生日。

再加上,爱官的给官,爱钱的给钱。

对于既不爱官也不爱钱的旧式文人,也有其他办法笼络。

例如在陈布雷50岁生日时,蒋委员长亲自为陈书写一条幅,上写:“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八个字。

这平淡无奇的八个字,居然让颇有修养,而且见识不凡的陈布雷,感慨蒋介石对他“知其最深”。

士为知己者死,许多人虽然都知道这些是笼络人心的手段,但依旧死心塌地为他效命。

特别是陈布雷,在党国即将败北时,选择了自杀,以示对蒋的忠诚。

想想看,自己接触一个大臣,特别是外地官员的时候,忽然提到他的名字,找个理由赏赐一下,哪能不死心塌地为他效死。

毕竟,作为帝国的唯一继承人,能被他记住,有资格说是简在帝心,不论谁也得激动。

他自认没能力记住全部手下的情况,但让张洁记住,到时提醒有同样的效果。

至于自己用心铭记,还是算了,天下官员何止万千,孝宗这么勤劳的皇帝,也没那本事。

孝宗能干的,不过是将四品以上官员名单贴在宫内文华殿壁墙上,做到心中有数,掌握官员动态,不受蒙蔽。

而四品以上是什么概念?

以六部论,尚书正二品,左右侍郎正三品,其他的都是五品以下。

其他地方,鸿胪寺只有鸿胪寺卿一个正四品,国子监只有祭酒是从四品,府城只有知府是从四品,可见四品官员的含金量。

虽然由于亲疏远近种种原因,孝宗也会记住很多四品以下的官员,也可知道其中难度。

自己随便见到一个官员,都能知道对方姓名、履历,怎能不让对方死心塌地卖命?

至于这事为何不交给刘瑾,朱厚照根本没兴趣。

正德八虎是他手下太监不假,也是因为他的宠幸才能获得滔天权势,在正德年间闯下偌大名头。

但人家又不是跟他一个年龄段,这八人中,刘瑾都五十多岁了,高凤更是六十多岁,是一个白发苍苍的糟老头子。

让一个老头干这事,辣眼睛,体力也承受不住。

况且,正德八虎只是说他们在正德朝时权势极大,并不代表以前就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太监。

此时高凤已经是司礼监太监,兼管东宫典玺局,且赐穿蟒服,准许在宫中乘马,是宫内有名的大太监。

让他干这种小事,人家敢当场撂挑子。

况且,红袖添香夜读书,人生一大快事,留下她又能如何。

前世想要红袖添香还是算了,思想解放,女子能顶半边天,哪有那等温婉可人的美女陪你红袖添香。

况且,添香添香,都是用的电灯,谁他么还用油灯,让人添香油。

“多谢殿下。”

张洁不知朱厚照这样做的用意,但依旧感到欢喜,终于不用再害怕,因为得罪陈儒,无故在世间消失。

这任务必然要每天待在他身边,谁想动她,就要想想得罪太子的下场。

明朝第一昏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三国:霸业系统 连载中
三国:霸业系统
筱Kotori
[[【A级签约作品:三国:霸业系统】身怀三国霸业系统,穿越到东汉末年,成为刘表的第三个儿子。抢地盘,收猛将,娶美女,与诸侯争霸天下。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一步步走向权力的最顶端。(本故事及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11.2万字5个月前
大明之风起青苹 连载中
大明之风起青苹
半瓶盐汽水
万历四十四年春,努尔哈赤定都赫图阿拉,越明年,攻抚顺,夺开铁,据辽沈,辽东糜乱始也。 予观夫大明之殇,在庙堂一隅。君主怠,百官懈,国本之争,愈演愈烈,党同伐异,血溅朝堂,此乃大明之败相也。 是年,京师西北,山野乡间,一翩翩少年,穿历史迷雾,破时空之局,终横空出世,遂振蝴蝶之翅,吹皱一池春水。 故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又缘太山之阿,舞大江南北,穿长城内外,引人物风流。是
60.1万字4个月前
唐朝好太子 连载中
唐朝好太子
纣胄
李承乾:我,李承乾,唐朝好太子。谁赞成,谁反对? 书友群:1153054761
13.2万字4个月前
大明建业 连载中
大明建业
三又三寿
一个是大明皇孙,一个是普通老师。两个不同时空的灵魂交融成了一个璀璨的新年代——建业。庄周梦蝶,蝶梦庄周。孰知道是谁代替了谁。
19.3万字4个月前
从大唐献药开始 连载中
从大唐献药开始
贵妃很美
意外穿越大唐盛世,李月天献给李世民一盒感冒灵……从此开始了无敌人生,大唐因他而更加缤纷多彩!
10.0万字4个月前
重生明朝当文豪 连载中
重生明朝当文豪
瓯皓
魂穿明朝万历年间,附身诗书清贫之族,刘舜正值弱冠之年。 父亲一心举业,却屡次大比落第,刘舜不忍父亲就此辍学,于是主动扛起了养家的担子。 这是一个“儿子经商卖书养家,父亲读书应试科举”的故事。 …… …… 在外奔波一天,刘舜回到家中,见父亲刘孔正在书房里打瞌睡。 “父亲,乡试大比又临近咯!”刘舜问候道,却见父亲纹丝未动,且鼾声依然起伏不止。 刘舜急了,禁不住敲了敲书桌,说道:“别偷懒呀!儿子赚钱也
4.9万字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