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于也曾在中郎将营效力,景桓侯武艺虽平平无奇,但他依旧能谋安凉州,策定幽州,平乱并州。”董昭不敌於夫罗的蛮力,右脚暗自蹬住台檐,脸色憋得通红。
於夫罗听到张安的名字仍有忌惮,沉默不言,去卑见状开口:“可惜你们的大将军死了,现在白波草寇韩暹才是你们的大将军!”
“那又有何妨?汝且去问一问韩大将军,看他会不会让你们在司隶造王庭。凡汉家有识之士岂容蛮族入住腹心。汉民万万人,单于莫要自取灭亡。”董公仁右臂关节作响,但不愿弯曲一寸。
“今日即便汉天子不允,本单于亦要在司隶立足。”
“哈哈哈!单于若行此举,命不久已。雍帝即便弃了凉州,也会全力攻灭单于,后将军就算让了豫州,亦会大军压进司隶,曹兖州纵使民生凋败,仍旧会破釜沉舟,借道司隶。若诸君死,更有袁冀州,刘荆州等人前赴后继。单于可抄掠汉人,却不能诛我汉魂。古贤诚言: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望单于明鉴郅支之亡。”
董昭激昂陈词,这股烈风从元朔元年开始便已横吹汉室宫廷,高昂汉家旗帜。
於夫罗听的心惊,思虑良久,终转身离去,这些依田而活的人不像他们游牧者,这些人的根系已经深埋土壤,遍布河流。
………………………………
话转长安,河内快马入京,面见雍帝,刘协知后未召见荀彧,崔琰等人,只暗召六曹尚书李儒入宫觐见。
时刘协驱退左右侍者,只留李儒一人。
“踏踏踏!”
刘协缓步走下高台,将竹卷交于李儒之手,待李儒阅完,在他耳侧轻声问了一句:“是先生所为吗?”
李儒不言,全做默认。
刘协很气恼,但又无可奈何,张安向来念旧,此事也在情理之中。
“刷!”
刘协一把夺过竹卷,狠狠置于地板:“让朕去拜谒他,他与何后谋逆篡位朝臣皆知,朕真不明白他哪来的脸面!”
本是一家刘姓,但却是两位帝王,刘协岂愿让出大好前程给予刘辩。
“陛下这是尚书台来的信文吗?”李儒暗言提醒刘协,朝中重臣已皆知刘辩存活。
“你这人说话如此藏匿有意思吗?今日又无外人,朕想听你说实话。”刘协席地而坐,又将竹卷整理完好。
“陛下真想听?”李儒跪坐于刘协身前。
“哪怕一次也好。”刘协幽幽说道。
李儒摇头一笑:“陛下可知当日仲定先生为何能保住在下这个弑君之人?”
“因为仲定先生知道他没有死。”刘协顺理成章的回答。
“非也,是因为今日之张安与昔日之董卓可争雌雄,甚至权势会越来越大,这也是王允让步的原因,难道不是吗?”李儒说了一件长安君臣人人皆知,却不敢言的事情。
“李文优,你大胆,竟敢挑拨朕与先生!”刘协怒目指责道。
“陛下莫急,儒只是阐述了一个事实罢了,仲定先生的为人你我君臣共知,但就算他殚精竭虑,为社稷累死,后家史书仍有人会评说:中山张安挟帝以令群臣,一家独大,僭越君王之权。臣说的可有错?”李儒心平气和,面上毫无波澜,似乎在说今天晚饭要吃什么?
刘协无言,不做辩驳。
“朝堂同理,昔年董卓倒行逆施,独霸朝纲,他的话谁人敢反驳?朝臣心中大多数会认为董卓因个人喜恶更换帝王,而篡位真伪反而就不重要了,这便是弘农王明目张胆的原因之一。
其二,大汉幅员辽阔,民众广布,涉江湖之远,消息自然不便。且庙堂议论何曾入百姓耳?百姓只知弘农王先于陛下临帝位。”李儒抽丝剥茧,逐步解答刘协的疑惑。
“那朕难道要视若罔闻?”刘协现在的确管不了刘辩。
“弘农王可写书信,陛下亦可写,陛下可让其来长安觐见,且言明备了府宅,保弘农王一世无忧,平安富贵,也可彰显陛下之仁厚。”李儒最擅长这气人拉扯之事,若让他代定会写的更为精彩,保证刘辩三日食不下饭。
汉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