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细细看去,写着上次宴会突兀结束,欢迎各位再次相聚但莫谈国事一类的话。刘璋摇了摇头,他二哥“新丧”不宜参加这些。
可惜刘璋不知道这次宴会发生了什么,否则一定会来凑个热闹。
两个时辰后,王允府
一道叹息声再一次出现在了本来想结束宴会的王允耳中,为了耳根清净,他已经将劝他赦免一事的朝臣全部赶出府。在满是剩下欢庆声中这道反复出现的叹气显得如此刺耳,不禁示意让面前的群臣散开些,皱起了眉头向声源望去。
看到端坐的那人正是大儒蔡邕,王允面色微凝。董卓生前与蔡邕关系亲密倒也罢了,但听说最近蔡邕还为董卓哭丧。
“今汉贼已除,汝何故叹息?”王允冷眼问道。
蔡邕低头回道:“吾思及董卓当初提拔我等,亦有知遇之恩。当时其还未过于骄纵,只是后来自误,暴虐不仁,落得如此下场……”
蔡邕还欲再说,却被邻座挥手打断,并遥指王允。蔡邕抬头一看,王允面色红涨,已然大怒。
王允拍案而起指着蔡邕大骂道:“我等汉臣与董贼势不两立!如今汉贼已被吾一手所诛,汝却为汉贼叹息,想当初汝为恶贼频频献计,必为董贼一党!”
在场大臣被这变故为之一惊,在他们看来蔡邕虽然曾献计于董贼,不过是形式所逼罢了。王允当初在董贼手下,不也是言听计从?
“子师知我,那董卓问计于我,受制于人不能不答。且我回应之计亦每每维护天子,何来逆党一说?”蔡邕颇为惊愕,呼喊着王允的字解释道。
不少大臣也都站出来劝王允,蔡邕通经史善辞赋,为人亦谦和,朝中有不少好友。
“子师,我受罪亦可。但吾正修汉史,此乃国之典籍,且让我写完啊!”蔡邕被恶仆架起,惊慌喊道。
汉末天下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