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是京城带过来的,说实在的,没人会相信。毕竟,哪有这么多防腐药成分,与假新米里的成分,如此相似呢。
不过,宁易这次答应得这么痛快,主要是李珩给了点儿上眼药。
宁易很快就发现不对劲了,他愕然发现自己被李珩牵着鼻子走,一点儿节奏感都没有了。
“宁特使,动作麻利一点儿吧。”木县令此刻不得不催促一番,主要是真的太拖了,时间可不等人。
城外流民百姓的事,虽然木县令走的时候,已经安排妥当了,只需要按照策略进行便可。但如果出现意外,那就必须快些坐镇。
当然,木县令更想让宁易快些招供,以此解决掉麻烦。
之前宁易派人堵木府的大门一事,已经触及到了木县令的底线。
再者,此人手里可不止是特使的令牌,还有一份空白的文书。
说到这里,就得提一句大吴朝廷独特的一份了。
自从武帝上位,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像宁易这样京城下派的特使,手持一份空白的文书,则是独特于以前任命形式之一。
不过,为了防止特使专权,受贿赂,所以朝廷也赋予了地方县令部分反驳之权。
如果认为京城下派特使,有明确的证据,并进行公堂判案,那就有权力驳回这份空白的任命文书。
至于两者间的平衡,朝廷也是派了另一批人,进行监察,以将日渐臃肿的机构减负,节省多余的开支。
至于节省下来的银两,自然是充国库,准备好武帝的持鞭驱逐鞑靼!
宁易捏住血迹最少的衣角,将其放入了水中。
等了一会儿,清水慢慢被浅浅的红色侵袭。
这一幕,让心头紧张的宁易,顿时放松了下来,将血衣重新拿起来,朝着李珩笑道:“看来,你说错了。也就是说,你有诬陷本特使的嫌疑。按照大吴律例,从轻发落也会有三十大板的处罚。”
此刻,宁易没有自称本公子,而是自称本特使,其间含义已经很明显了,他这是在施加压力。
正如他所言,眼前的一幕,已经说明了,李珩说的话,似乎并不对。
按照大吴律例,从轻发落,会有三十大板的处罚,而从重处罚,可能处以流放,以惩戒冒犯朝廷之威严。
不过,事情就真的这样完了吗?
李珩微微摇了摇头,说道:“宁特使啊,别急着拿你的特使名头威胁我。且不妨看看,那杯子里的水,其颜色有没有变化。”
当宁易听了此话,看向那杯子里的水时,脸上笑容逐渐消失不见。
摊牌了我是一字并肩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