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能够提供一个思路,那么手下在宰相们去完善思路,写出一份完整的规划来,然后自己来挑漏洞,最后实行看效果怎么样。
李治对自己的后代还是很有信心的,不过前提是自己搞各种改革和战争并没有留下不可化解的烂摊子。
唐玄宗李隆基初期很多政绩就是弥补武则天留下的烂摊子得来的,就好像刷一个个副本,虽说等刷的差不多了,看起来缺点都补上了,武则天留下来的人才也用光了。当好的坏的都用完之后,自己就开始自信作死了。
如果从这个方面去考虑的话,留下一部分的缺口也是有必要的?给后代留下一点目标,但这样子等后代完成之后会不会松懈于享受之中呢?
想一想,对后代的教育,应该就属前身的父亲唐太宗最为成功了,带在身边教导。文治方面留下自己的舅舅,延续贞观政策创造出贞观遗风,武也留下了李绩,能防止权臣做大。
不过前身杀了舅舅,也是太宗所预料不到的吧?前身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寡恩无情了,毕竟舅舅扶持前身成为皇帝,也没有做出威胁的事。只是一定程度的限制前身的权力,然后就被干掉了。由此可见,前身对于权力还是非常看重的啊!
不过这一切都是我的了!
……
想了一大堆改革的李治,不知不觉间对自己已经充满了自信。
因此在和裴行俭谈话的时候,自我感觉也是逼格满满的。这就是我心中皇帝讲话的样子啊!
只不过有的时候想是一回事,实际做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就像有的作者,想的时候很美好,等到自己动笔写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写得,什么啊?怎么这么烂!当然,有的时候,是写完就完全不想看自己写的小说,写成啥样就啥样吧,只管自己写下去。
……
等到和裴行俭聊完吐蕃,差点忘了将望远镜交给他。于是又让人将望远镜拿过来并托付给他。
其实望远镜在后世也不算特殊啊,但李治现在的这番作为,简直就是给其披上了一层神迷的面纱。
总有一种感觉,就是望远镜拿到这封禅典礼上给统兵之人有没有点小题大作?
不过再想一想望远镜也算一代神器了,以后无论军事还是天文等等都能用到,也没啥小题大作的。这样也能更彰显自己对裴行俭的信任和重视,就是希望不要压垮他。
其实高宗这时期,从苏定方到李绩到裴行俭,用的都是老将,这从某种意义上也算人才断层吧?
新的人才如王方翼是王皇后亲戚,程务挺也差了一点,前身这能力不太行啊,考了各武状元还得不到重用。
还是要看自己的改变呀!不过我也要先依靠裴行俭这样的老将,最好能将知识经验传承下去。
前世裴行俭死后遗留下来的经验总结,最后被武则天取走了。武则天应该是比较重视这个的,但是也没有用上。
不过也说不定,毕竟后来的王嗣忠是李隆基抚养长大的,说不定就学到了李靖和苏裴的兵法。
未来大唐还有可能和阿拉伯交手,东边也想要统一辽东半岛。南边还想要早点发现占城稻,或许大唐少不了战事,希望能多发掘些名将吧。
从之前的思想转一个弯,再到刚才的占城稻,李治想起来了自己完全可以把曲辕犁给弄出来啊!这只是从直到弯的一个小小变化,但是对于效率的提升却非常大。
正好下个月也就快到农耕季节了,到时候皇帝大臣都要象征性的去田间工作一段时间。
前身因为身体原因已经缺席了好多次了,但是自己可以视察一下,或者再稍微参加一下,反正记忆里都只是摆个样子。
但是我摆个样子能摆出来曲辕犁嘛?当世肯定也少不了对自己的吹捧,因为这说明自己对于农业的关心啊!
而且曲辕犁是大功,由哪个臣子提出都会让他不了的,名字也会被记载在青史上吧。李治想到了一些小说担忧的功高盖主,这下是皇帝本人就完全不用担心啦!
大唐我穿越了唐高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