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军的夜袭也惊醒了高仁厚和联军,他们开始思考:梓州城久围不下,背后又有郑君雄的威胁,大军下一步该如何行动?
劫后余生的高仁厚没有再固执己见,他选择听取大家的意见。
东川军劫营三日后,高仁厚在主营帐内召集所有将领商议。
杨轻带上吕兵一道前往。
现在归义都与青卫营已经彻底撕破了脸,又有了吕兵威胁罗夫子在先,仅从自身安危上考虑,杨轻也得让吕兵陪同。
高仁厚似乎也考虑到了这一点,自营帐前的夹道,再到营帐内,处处都增设了侍卫,很明显是在警告双方不得胡来。
入帐后。
杨轻和罗夫子的心思都花在如何除掉对方身上,无暇顾及眼前的大战,自然也提不出来什么建议。
韩琪依旧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全程闭目养神。
杨茂言经过三日前的狼狈表现,颜面尽失,也不好意思开口讲话。
所以到最后只有高仁厚部的将领出谋划策。
站出来侃侃而谈的是吴自勉。
在盐泉大捷后,吴自勉居然又来到了归义都,当面痛斥杨轻食言。
对于已没有利用价值的吴自勉,杨轻懒得跟他讲什么兵不厌诈的道理,但也没有杀他,而是将他捆了起来,当做细作押送给高仁厚处理。
看来高仁厚也没杀他,反倒将他供养了起来,让他充作帐内的幕僚。
吴自勉熟知东川的内务,或许又抱了在新主人面前立功的心态,当先站起来道:“应当舍梓州不顾,直取鹿头关。”
吴自勉先给出来结论。
“一旦拿下鹿头关,梓州便是座孤城,迟早为我们所有;而若放任鹿头关不顾,则如芒刺在背,不但会刺伤我们,梓州城也终不能下。
“且与郑君雄所率的东川军相比,梓州城内的军士皆老弱之辈,又多年不闻战事,让他们据城而守尚可,若要让他们出城野战,则是万万不能,再加上杨国公……杨贼多年养尊处优,胆小畏事。吴某不才,敢下断言,我军围攻梓州,郑君雄必会倾力来救,而我军围攻鹿头关,杨贼只会坐以待毙,决计不敢派兵援救。彼时,我们便可以全力攻取鹿头关,亦无后顾之忧……”
吴自勉说完,捋了捋颌下三尺美须,潇洒地坐回位置上。
“方才吴参议所言,众位以为如何?”
高仁厚征求大家的意见。
下面却是一片安静,无一人答话。
高仁厚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如今军内已分裂成这种态势,如何能让人心安?
这也更坚定了他一定要尽快攻下梓州的念头。如果再等到各部间矛盾激化,以至于兵戈相见、分崩离析之时,再谈收复东川,恐怕只能是痴人说梦了。
“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便按吴参议所说,即日起各部拔营,向鹿头关进军,铲除郑君雄及其从党。”
…………
如何处理归义都和青卫营之间的矛盾,是摆在高仁厚面前的一大难题。
无论怎样,他不能再让这两部同时参与行动了,必须得将它们隔离开。否则,两部的下一次火拼,便不再是两部间的问题了,极可能会殃及全军。
考虑到归义都遇袭后元气大伤,尤其都中最精锐的中队死伤过半,副都将杨远爯至今晕迷不醒……高仁厚令归义都余部撤至绵州境内,做为大军的后援,暂不参与鹿头关的行动。
对归义都来说,这就是喘息之机。
然而,他们才刚刚松下一口气,紧接着就有噩耗传来:高仁厚已将阆州许诺给青卫营!
当罗夫子提出这个“请求”时,高仁厚不得不答应。
罗夫子太狡猾了。
在东川军的偷袭中,伤亡最惨重的是高仁厚的嫡系军队,包括大量从河中、关中同他一道来到剑南的精锐部卒都在偷袭中死去。眼下,单凭自己的实力,他已经无力再剿灭东川军,而归义都遭受重创,朝廷派来的杨茂言的军队又无法依托……
佣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