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李焕,刘三和史东也在得知吕兵将组建弩弓队后,第一时间跑来报名,表示要跟着吕兵一块混。
但吕兵全部拒绝了。
刘三所在的左队,和史东所在的中队,分别由唐宗汉和杨远爯兼队正,也是归义都内的全部精锐所在,他不想拆这两个队的台。
尽管杨轻说过他可以任意挑选士卒,但他还是要守规矩的,不能为了自己就使归义都的实力受损。而且吕兵提出带弩弓队是有私心的,再凭着杨轻的聪明,她早晚能看到这一点,吕兵可不像到时候被戳着脊梁骨说、却半句嘴也还不上。
弩弓队的一百名士卒,有三十人来自渝州当地百姓或渝州降卒,另七十人来自归义都的其他三个队。
不同兵种的士卒在军队内的地位和待遇差别很大,尤其是古代军队,虽然归义都内暂时没有弓弩手,但看看那几十名弓箭手的待遇就知道了,吃得最好、赏赐最多、升迁最快,打仗时缩在后面远程输出,也不容易丢掉性命……
所以一听说都内要组建弩兵队,几乎所有原归义都士卒都跑来应征,有的见报名的人太多,甚至还跑去刘三和李焕那里走后门。
至于为什么不去向史东求情,或干脆直接来走吕兵的后门,是因为这两人从来不徇私情,大家都相处几个月了,彼此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吕兵其实也不想从归义都内就领走七十人,他原本的计划是最多五十人,实在是来投兵的当地人大多为流民,属于一年到头都吃不上主粮的那种,其身体的虚弱程度……纯粹是四根火柴棒外加一颗不规整的大脑袋组装起来的。
吕兵既没有多余的粮食,也没有充裕的时间等他们慢慢恢复身体。
好在报名的人一多,也给了吕兵更多的挑选空间,这一百人几乎全由他亲手选出,也让对未来的练兵有了更多的信心。
吕兵挖走了七十个人,半天时间不到,那三个队就又招回了足够的数目。
在渝州征兵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只需将几袋粮食摆在征兵处,一句话也不用说,就有数不清的流民会从你意想不到的地方钻出来,然后蜂拥而至。
到吕兵率队出城训练时,归义都内的士卒人数已经膨胀到一千四百多人。
而且这还是高仁厚等部先招收后的成果,据说高仁厚率军出征时,光是他麾下的部众就已经多达七千人。
再联想到攻城时死在城下的那些士卒……
反正吕兵对古代军队的兵源和消亡又有了更多的认识。
…………
军营设在通远门外,就是原先的归义都攻城时的驻地,营房和校场都是现成的,用不着再费力新建。
入住军营的第一晚,吕兵开始和李焕商量军规一事。
军无法不立,军法军规对于军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此时的军令条律大多堆放在库房的角落里,军中士卒无一人知晓,他们对于军法的认识就是临战前将领所强调的那几句“临阵脱逃者斩……”
吕兵当然知晓军法的重要性,而且他极为认同入伍第一天就熟读于心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但那些拿到古代来肯定不适宜。
从准备组建弩弓队时起,他就在李焕的帮助下,温习了一遍《唐律*军防令》中有关军中将士需遵守的相关条令。
吕兵首先被里面大量的“斩”给震慑住了。
诸如“不尊将令者,斩;泄露军事者,斩;击鼓不进者、举旗不应者,斩;与敌人私交通者,斩;失旌旗节钺者,斩;破敌先掳掠者,斩;不战而降敌者,斩;背军走者,斩……”等等。
这些吕兵尚可以理解,毕竟治军当从严。
但还有一些,诸如“在道及营临阵者,斩;不当日时后期者或诈事会同者,斩;无故惊军者及奔走妄言尘烟者,斩;遗弃五兵军装或不谨固检察者,斩;自相窃盗者,不计多少,斩;军中奔走军马者,斩;更铺失候、犯夜失号、擅宿他火者,斩;与将领不敬者,斩……”等等,则明显过于严酷。而且,这些严酷的法令真的能在军中推行下去吗?
佣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