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倡义营文武大将军李示:仰在城文武官吏军民人等知悉。照得丁启睿、左良玉俱被本营杀败,奔走四散。黄河以北援兵俱绝。尔等游鱼釜中,岂能长活?可即开门投降,一概赦罪纪功,文武官员照旧录用,断不再杀一人以干天和。倘罪重孽深,仍旧延抗,本营虽好生恶杀,将置尔等于河鱼腹中矣。慎勿沈迷,自贻后悔。”
这件告示很值得注意,它不仅表达了李自成等起义军领导人力图减轻双方军队的伤亡和城中百姓的苦难等愿望,也反映了义军在政治上更臻成熟和在组织上的变化。李自成长期沿用的“老八队”营号,这时已经改为“奉天倡义营”,他自己的闯将称号也随之改为“奉天倡义营文武大将军”。
这说明到崇祯十五年七月以后,原来时分时合的各路义军开始走向统一,李自成的领袖地位逐渐形成。“奉天倡义”的营号,明显地具有号召各路义军代天行事之意。告示中命令开封城内的明朝官僚立即投降,并且宣布“照旧录用”,表明李自成大军已有建立政权的明确意向。
随着李自成口号的改变,难民的加入,官兵的投降,一些大小土匪山贼的入伙,眼下李自成大军越来越多,由开始攻城的三十万人已经暴涨到五十万之多,对外号称百万义军。可是人越来越多,粮食就成了问题,这才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李自成不得不继续分兵十万扩大范围四处打粮。
已经投奔闯王的革左五营主要负责打粮,由“老回回”马守应、“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争世王”刘希尧、“乱世王”蔺养成这五支当时比较有名望的农民军首领合兵组成,又称“革左五营”。
五营组建后,实力大增,后转战南直隶和湖北一带,声威日盛。后因杨嗣昌“十面张网”,农民起义陷入低潮,马守应、贺一龙、贺锦等五人内部分歧,矛盾加深,来去意见不合,被迫久屯河南与南直隶交界的大别山一带,此时李自成攻取河南,五人一合计,就此投奔了闯王李自成,唯闯王马首是瞻。
可惜贺一龙和贺锦随着刘宗敏追杀官兵,并顺带筹集粮草,最终“革里眼”和“左金王”竟然命丧汝阳城,虽然“老回回”马守应、“争世王”刘希尧、“乱世王”蔺养成和“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矛盾重重,但是看到二人死去,也不免唏嘘不止,马守应等人更是信誓旦旦的要斩了镇军首领牛金星的人头为二人报仇。
风水葬明之秦淮八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