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沿着官道,往城里走去。一路上甚至还看到路边有一些剃了头发,作建虏服饰打扮的人。和汉人混在一起交谈。
心中更是疑惑,不知道这个“考城”究竟归哪里管辖。
正行走间,张小帆突然停住了脚步,用手指了一指。马喜儿顺着张小帆手指的方向看去,原来是路边的一座酒楼。面积不小、气势非凡。上面写着“江郎楼”三个大字。看样子恐怕是本地数一数二的酒楼了。
马喜儿眼睛一亮,知道这种大酒楼里的伙计,一般都交际甚广,找他问问肯定能问出究竟。
而且三人折腾了这么一晚上,此时临近中午,腹中也是饥饿,确实应该找个地方填饱肚子了。于是三人就奔着这家“江郎楼”而来。
这个时候正是饭点,按理说酒楼内应该有很多人吃饭。但此时大堂内空无一人,伙计正在桌子上打盹。
像这样的酒楼,一楼都是大堂散客,二楼才是雅座包间。虽然大堂里没有客人,但张小帆也屈尊在大堂里吃饭,他也管别人,径直走上了二楼。
马喜儿路过伙计的桌子时,轻轻的拍了拍伙计,用手指了指楼上,随后和典典也一起上了二楼。
伙计这时才清醒过来,再看这几人的穿着打扮,显然非富即贵。尤其是头里走的那个俊秀公子,更是一身的贵气。他不敢怠慢,忙转身去柜里拿了食单,小跑着上楼伺候。
楼上的地方很是宽阔,虽然没有隔断出来单独的包间,却也用几扇雅致的小屏风做了遮拦。
三人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伙计先上了手巾板和茶水。又拿出食单让三人点菜。
马喜儿半夜出来是来暗中探听大侠们的动静的,兜里带的都是各种江湖人的零碎,什么飞爪,火折子,熏香迷药问路石,这些东西可以说一应俱全,但却唯独没带银两。
拿起食单来,发现这酒楼虽然冷清,但这菜价可都不便宜,犹犹豫豫的反复斟酌。
张小帆看马喜儿点菜点得费劲,一把接过食单。每样品类挑着贵的,一共选了十几道菜。
马喜儿见张小帆豪阔,胆气也壮了一些,又要了一坛好酒。
伙计没想到这三人居然点了这么一桌子酒席,顿时眉开眼笑。高声将菜名报了一遍,就要转身下楼安排,却被马喜儿伸手拦住,道:
“伙计,我们走岔了路。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州府?”
伙计笑道:“我还以为你们是专程来小号来吃湖鲜的呢,没想到居然是走岔了路。那我跟您各位说,您们可算来着了。”
“这里叫考城,算是河南的地界。附近有秋水、龙泽二湖,湖中盛产各种湖鲜,尤其银鱼。不但鲜美无比,而且有醒窍开智之能。”
“您几位在楼下时,可看到本号江郎楼的名字吧?这江郎可不是我们掌柜的名字,而是那句江郎才尽中的江郎。”
“这江郎本名江淹,小时候只因常吃本府的银鱼,才开了灵窍,下笔如若有神。”
“可惜他后来官职越做越大,离了本地。吃不到我们这的银鱼,灵智逐渐枯竭,所以才留下了这江郎才尽的古话。”
“当然,这也都是传说。至于这银鱼到底怎样,各位客爷一会尝了本店的手艺就知道了。能不能开灵智小的不好说,但保管连这鱼汤都喝得干干净净。”
张小帆点了点头,暗道:“没想到这样一个小城,居然还留下了一句成语。也算是一桩美谈。”
典典听了伙计的话,突然想起了什么。道:“马大哥,你不是说你就是河南的人士吗?原来我们走了一宿,还没有出了河南啊。”
马喜儿也没想到居然还在河南境内,不由有些尴尬。他虽然是河南人,但也不见得所有地方都清楚,于是继续问伙计道:
“我记得现在河南没有建虏啊,可我这一道上。却真真的见了不少已经剃了头的人,这考城现在究竟归哪里管辖啊?”
听到这,伙计叹了口气,道:“客爷您要这么问的话,我还真答不上来。严格的说,应该还是大明朝的地界吧。”
明末第四天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