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上前一步说道,科举制度是最好的办法,可以让王朝上下那些有才能却不能施展的人一个台阶。
“嗯,荀爱卿说得不错,科举制度朕原本是打算等明年在实行,如今荀爱卿和李爱卿提出来,也就让科举制度提前现世,不过朕的科举制度不局限于读书人,还有其他有本事的人。”陆九渊说道。
科举制度在原先设定当中就存在的,只不过局势让他必须拖延,现在王朝上下官员欠缺严重,所以科举制度不得不出现了,但是他要的科举制度并不是单方面的选拔官员,还要很多人才,就单单说工部人才就很稀缺,太医蜀比工部也好不到哪儿去。
“两位爱卿先调查一下有没有适合郡守,知府以及知州的官员,至于知县就让科举来决定,至于科举制度朕稍后会让赵高传旨于你们,九渊王朝也应该培养一些有能力的人。”陆九渊思考一番后说道。
科举制度的复杂程度很难说,尤其是科举制度还要经过层层淘汰。
“是,陛下。”
李南和荀彧离开了御书房,但是陆九渊给他们二人的旨意终究太难做了,王朝上下缺三个郡守,十来个知府,至于知州知县就更不用说了,一城一知州四知县,需要的官员太多了。
不过他们二人刚出御书房就遇到了李儒,李儒告诉他们二人,上党郡有一人可以担任郡守一职,另一人可担任知府一职,正是原先北郡北关城城主张国仁和叶志良。
闻言荀彧和李南二人较忙查看张国仁和叶志良的卷宗,也确实比较适合,虽然郡守一职对于张国仁来说有些高了,但是对于如今的九渊王朝很合适,或许这样更加有利也不一定,最后荀彧和李南二人将张国仁定为辽西郡的郡守,叶志良定为上党郡的知府之一。
话说陆九渊在荀彧和李南离开后就陷入了思考,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以及前世见过的经验,他决定先将想到的写下来,以后有缺点的再改正弥补。
首先是科举和武举一起实行,科举由荀彧,李南,张衡,李儒四人负责,武举由张辽一人负责。科举考试有四个等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无论科举还是武举都是三年一次,然而武举只在九渊城举行,武举的限制很多,凡是参加武举都有一定的奖励,但是前提必须是参加武举之人必须是先天武者。
科举考试的内容由荀彧最终裁定,李南,张衡在其中辅助,而李儒则是负责试题的安全。至于为何让张衡参与其中则是希望张衡能在科举考试中找到一个擅长创造或者智造方面的人。
这大体上就是陆九渊让荀彧李南等人做的,具体详情则是由荀彧等人负责,整个科举考试之中他只参与最后的殿试,其他的一概由主考官荀彧负责。
九渊神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