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纷纷你一眼我一语的,有钱出钱,有人出人,纷纷同仇敌忾的准备在整个大汉搞一个大串联,弄一个集体上书,想要将许延寿搞掉。
许延寿这边则是忙着赈灾事宜,对此事却是一无所知。
但在许延寿主持之下,整个会稽郡灾情竟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
因为壮劳力被许延寿用以工代赈这一手给聚集在自己手下了,整个会稽郡没发生因为饥饿而反朝廷的暴动。
有因为许延寿察觉到今年的天气不正常,提前准备了不少粮食用于接济老弱妇孺。
虽然清汤寡水,吃不饱,但也不至于出现扒树皮、啃草根的事情,更不用说易子相食了。
再加上许延寿及时收割了会稽郡辖区的粮铺,又弄到了一大批粮食作为储备。
以及后来开官仓赈灾。
这里巴拉一点,那里对付一点。整个会稽郡不但粮食够吃。甚至还有剩余,许延寿自然粮食要物尽其用,将其中耐旱粮食巴拉出来,赶紧组织人手对耐旱作物的补种,省的因为旱灾产生连锁反应。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老百姓是水,我们就是舟。
在赈灾的同时,许延寿自然没有放松对自己手下的思想教育,成天对着众人念叨这句话,生怕众人产生救世主的心态。
当然,必须的宣传,许延寿也没放松,组织人手在会稽郡大肆宣传自己赈灾的伟岸形象,以及组织宣传所有会稽郡所有赈灾官吏们的光辉形象,争取会稽郡百姓的民心。
强有力的赈灾手段使得会稽郡的旱灾负面影响降到了最低,大肆的舆论宣扬则强化了郡守府一群人在众人心目中伟光正的形象。
现在可以说,在许延寿的努力之下,在会稽郡的百姓支持上,许延寿达到了前无古人的水平!
后无来者,许延寿也不敢打包票。
说来会稽郡的这些家伙们行动力也是厉害,感受许延寿所带来的一日超过一日的压迫感,十几天就串联了绝大多数会稽郡、或者亲会稽郡的在朝廷的人员。
当然还有一部分在朝廷的官员本身家道中落或者和当地世家大族仇等各种原因自然也没理睬。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未央宫中。
得病数月的大将军霍光终于再次现身朝廷。
中秋时节,在汉朝乃是敬老、养老的活动日子。
汉昭帝召集了三辅地区的乡、县三老五更等赐以雄粗饼等,并设宴款待了这些老者。
当然也少不得汉昭帝亲自给几个年岁较大,威高较高的老人斟酒、切肉。
至于其他地位比三老稍低的五更,则是三公等人给他们斟酒、切肉。
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
朝会的大臣们也一个谈笑饮酒。
正喝的尽兴的时候,左将军却叹息一声说道:“诸位,我等在此饮酒作乐,却不知远离我长安的边郡却有人正承受着苦楚!”
大将军霍光瞥了左将军上官桀一眼,不知道他在搞什么,准备静观其变。
汉昭帝却忍不住问道:“左将军何出此言?”
左将军上官桀起身,将怀中奏疏拿出来递给了汉昭帝,向着汉昭帝说道:“此前大将军身体有恙,我暂代大将军行尚书事,今日大将军病愈,臣自然不敢再越俎代庖。
但前一日,臣收到一封奏疏,此奏疏臣看完之后,大为吃惊,不敢相信奏疏之中所言。
因此令人核实一番,谁知询问许多人,他们竟然说此事是真的。
臣拿不定主意,还请陛下、大将军、丞相、御史大夫及诸位朝臣斟酌讨论。”
说着上官桀将奏疏双手捧着递给了汉昭帝。
汉昭帝一开始未看之前还在想着上官桀看到的是什么奏疏,让他说的那么严重。
待看完之后,汉昭帝脸色大变,一阵慎重的说道:“此奏疏之中所述可当真?”
上官桀道:“据臣调查情况看,应该不假。”
“陛下,老臣也欲一观。”霍光不咸不淡的说道。
大汉都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