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郡司空乃是许延寿寻访的,籍贯河东,叫李兴国,相传其乃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孝王时期的蜀国太守李冰的后人,传承了李冰父子的治水学问。
真假许延寿不知道,反正这人是自己岳父杨敞推荐的。
许延寿考察了一番,至少针对会稽郡的地形地貌说的头头是道的,反正有点货。
现在早已经被许延寿派出去主持考察会稽郡水利修建的前提工作去了。
正当许延寿和众人商议着郡中整个的救济情况时候,外面的牙门走过来走到许延寿的身边说道:“太守,郡司空回来了。”
许延寿一听,精神一振赶紧说道:“快将司空请进来。”
说完又对着众人接着说道:“诸位先按照讨论的情况去做吧,剩下的咱们抽时间再讨论。”
众人一看这情况,相互看了看拱手向许延寿告辞。
许延寿则是赶紧出了门去迎接郡司空李兴国,走到院子里面,发现一个被晒的黝黑的五十岁左右的老头用衣服擦着汗进来。
这个有些黝黑干瘦的老头就是李兴国。
这人看到许延寿迎了出来,他赶紧向许延寿行礼道:“见过太守。”
许延寿赶紧一把走过去,将他扶住道:“李司空切莫客气。不知司空,情况如何了。”
李兴国拱手向许延寿道:“不辱使命!施工图纸在这里,还请太守观看。”
“快快进屋,进屋去看!”许延寿高兴的拉着这个老头的袖子,将老头拽进里。
到了屋里,许延寿将老头拽到了一个书桌前面,他根本不在意,将书桌上面的东西用袖子一擦,一桌子的东西都吊在地下。
他一点都不在意的拽着老头道:“快将图纸放在这里。”
老同这才从怀中将一个帛书拿出来,铺在桌面之上,他指着这帛书上的内容说道。
“太守请看,山阴此处北临沧海,南傍群山,平原多沼泽,山洪爆发或怒潮上溯,平原之地便成茫茫泽国,而干旱之时却无水灌溉。此水利条件之下,乃是我会稽最为贫穷之地。
且今年旱情,山阴县受灾最为严重,据我所知已经有大批流民进入到会稽及周边地区了。
因此,在山阴此地兴修水利,乃是地形最为合适,修建之后收益最大。
且此处灾民最多!”
许延寿听此,点点头道:“郡司空之言甚是!还请司空示下该怎么修建。”
李兴国指着几个地方道:“太守请看,此处乃是鉴湖,附近水源三十六处,且此前已有堤坝,若筑堤坝将此三十六处水源围起来,此处高于下游,令其蓄水。
所思洪涝时期可蓄水以待,免于洪涝若是干旱时期,可开闸放水,灌溉良田。
恐此堤坝一成,山阴县平原数万亩地定然免遭水旱之苦,沼泽也定变良田!”
许延寿兴奋的说道:“李司空所言极是!若是此事做的恐流芳百世!
李司空,此项工程全权交由司空你来负责了。我坐镇会稽郡全力支持,要人给你人,要钱给你钱!
只要能保证工程成功,一切都好说。”
一直以先祖李冰父子为榜样的李兴国听到许延寿这么说,郑重的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向许延寿深躬行礼拜道:“多谢太守信任,俾下定当不辱使命!”
许延寿也半躬拱手回礼道:“一切都拜托郡司空了。”
山阴县筑坝建湖工程便正事立项了,即将建设了。
而许延寿则开始发出了以工代赈的告示,开始在整个会稽郡范围之内召集青壮年劳力参与到这个工程之中并且说明干一天的活给一天的口粮。
现在口粮就是命,青壮年在得知告示所言的内容纷纷向所在地的县城前去报名。
会稽郡此时人口可真的是不算很多,仅有人口十多万户。
但真正前来山阴的也就三万多人。
大汉都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