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工具叫做耦犁,两头牛三个人一组进行耕地,效率提高了不是一成两城,为顺利推广代田法创造了良好的生产条件。
现在是试验成果也出了,先进的工具也有了,效果大家也看到了,自然推广的阻力简直就寥寥无几了。
时机成熟,赵过此时可算事意气奋发准备大干一次,他利用行政力量在京畿内要郡守命令县、乡长官、三老、力田,也就是地方的小农官、有经验的老农学习新型农具和代田耕作的技艺,为推广代田法奠定了技术基础。
这些人作为种子,开始在家田、三辅区域公田上作重点示范、推广,并逐步向边郡居延等地发展。
现如今最后在边城、河东、三辅、太常、弘农等地作已经广泛得到运用了,并取得了成效。
甚至可以说,现在北方大部分地区不是已经开始使用代田法,就是准备开始使用代田法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缺陷,首先的一个问题便是贫户缺牛少马,只能用旧农具耕田,所以,行代田法的主要是富户而不是贫苦农民。
但是,新事物的存在自然有些缺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耕作方法势必逐渐被淘汰,赵过所创新农具和新耕作法,必然得到更大规模的推广。
这一点,许延寿一点都不怀疑。
对了,大汉控制的西域地区也不例外,代田法已经安排上了。
来此之前,许延寿便是先秦、两汉西域史博士研究生,对于代田法在西域推广自然知道的不少。
居延汉简的发掘许延寿都亲自参与过,汉简上便记载着汉昭帝初年、代田仓的情况,以汉简和史书互相参证,证明史书上代田法曾在居延推行的记载,是确实的。
现在,许延寿穿越到了大汉,亲眼目睹了赵过是怎么一步一步的将代田法推广的,甚至亲自参与过代田仓的建立的讨论。
放着这么一个大农学家的知识不用,许延寿多亏得慌。
因此在许延寿上任会稽郡太守,考察了会稽郡的情况之后,他便提前联系了楮侯钱奉国,向赵过索要关于代田法的一些资料。
赵过自然也没啥意见,代田法现在多是在干旱地区施行的。
在多水地区施行情况如何,赵过也不了解,自然,有人帮忙做个试验,为不同条件的代田法的施行情况做个积累何乐而不为?
况且若真成了,他自己自然也有一部分贡献不是。
当然,资料来到之后,许延寿有些皱眉头。
毕竟就是些是施行代田法的资料,并没有整理,有点乱,许延寿有点找不到头绪。
此时许延寿不禁想到了和赵过齐名的另外一个大农学家泛胜之。
这家伙也是青史留名的大农学家,他所编着的泛胜之书,总结了我国古代黄河中游流域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记述了耕作原则和作物栽培技术,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上面记载了不少比代田法更为厉害的农业技术,比如代田法的升级版,创造精耕细作的区田法,除此之外还有溲种法、穗选法、嫁接法等。
他的着作泛胜之书全书原2卷18篇,可惜的是北宋时边丢佚。后来从齐民要术及太平御览等书中辑录约3000余字。
泛胜之书这本书一般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后来泛胜之书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代王祯的农书、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
当然,泛胜之还得等个四十多年才会出生,更别说这本书还得等以后泛胜之长大成人,经过几十年的经验总结才写出来。
说句不好听的,这个时代,等许延寿去世,能不能看得到这本书,许延寿自己都不敢保证。
因此,就算是许延寿想要将泛胜之书作为教材完全就是大白天打瞌睡白日做梦。
现在虽然许延寿不愿意,也只能硬着头皮啃着楮侯从搜粟都尉那里弄来的代田法原始资料啃的同时向这群并未分配的家伙们教授着。
大汉都护
大汉都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