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即许延寿撇了撇嘴道:“父亲。我知道您老忙着抱孙子。黛君年龄太小了。至少也得等到她十六之后再说,您就别指望了。”
许父一脸的失望,倒是也没多说啥。
接着,回门省亲,事情也不必多说。
距离许延寿出发前去会稽郡的时间到了。
许家已经收拾好东西,并且安排好随行人员,并将在光禄丞跟着自己干的一伙人妥善安置之后,终于要出发了。
此次前去会稽,许延寿带的人有刁德、刘志、贾政道,以及汉昭帝不放心许延寿的人身安全,给许延寿配的保护其安全的羽林卫。
当然,许延寿本想着将自己的小媳妇儿留在长安的,但是杨黛君哭闹着向跟着他一起去会稽。
许延寿一想,自己老父亲孤身一人,以前自己在家中还好,现在自己也走了,一个老父亲和两个儿媳妇在家,终究也说不过去,带着杨黛君也好,让自己父亲住在瑞侯府,嫂嫂住在许广汉府上,安排也不错。
因此,此番前去许延寿便将自己的小媳妇带着一起去了。
这两个羽林卫,许延寿自然更愿意用熟人,乃是老早就认识的段彭祖和何忠武二人。
彭祖这名字也真是不老少。
至少姓段的叫彭祖的许延寿都认识两位了,一个就是羽林卫段彭祖,另外一个便是现在在洛阳当县尉的曾经跟着许延寿打过仗的段彭祖。
更不用说其他姓叫彭祖的家伙们了。
至于那孟自强,他还是想要试试从地方做起,一展自己的才华,因此,许延寿找关系给孟自强安排了一个大县的县令,让他一展身手。
至于纸笺斋的生意,楮侯钱奉国照看着也出不了什么差错。
二月二十八,许延寿终于奉诏书带着将近三百人的队伍出发前往会稽郡。
因为会稽郡距离许延寿的昌邑老家不是特别远。
许延寿自然也谨遵父亲的嘱托,前往家中祭拜一番之后才转道到了会稽郡。
这个时候,会稽郡的治所乃是吴县也就是后世的苏州市,在此时是长江以南的第一大都市。
杨黛君的外祖父司马迁在史记曾写道:“夫吴自阖闾、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喜游弟子,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江东一都会也。”
可以说,这里有盐、有田、有山、有水,相当富饶。
若非七国之乱,吴王刘濞造反,导致此地人员流放边境,不然还可能更繁华。
许延寿这边是陆路、水路都走。四月中旬才到了那会稽郡。
会稽郡的众官员早已经知道即将有新任的太守上任。
甚至车队到什么地方了,当地的乡绅也都知道。
这一日,整个吴县有头有脸的人都来此迎接新任太守上任。
许延寿的车驾走在官道之上,众人翘首以盼。
没多久,吴县迎接的众人不知谁喊了一声:“来了,来了!太守来了!”
果然远处,许延寿的车驾露头了。
车子缓缓行驶到吴县外。
车子停在城外,许延寿下车。
此时许延寿已经换上了官服,他从车上下去。
整个吴县的乡绅等人都知道即将到任新太守年岁不大,但是看着许延寿如此脸嫩,众人还是一阵迟疑。
倒是那随行保护许延寿的何忠武见此,当即喊道:“这位便是陛下认命的新任会稽郡太守!还不见过太守!”
众人一听,相互看了看,稀稀拉拉不甚整齐的向许延寿行礼道:“见过太守。”
许延寿微微颔首道:“诸位不必多礼。本官日后牧守会稽郡,少不了诸位的扶持。我在这里先提前谢过诸位了!”
许延寿行了一礼。
众人看许延寿虽然年轻,但待人接物却宛如大人,相互之间隐晦的用眼神交流了一下,纷纷和许延寿客气起来。
许延寿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一切,但却假装毫不知情,和众人打成一片。
大汉都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