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许延寿虽然年幼,但是其所作所为任何一个成年人都不敢随便和许延寿相比较,怎么可能还敢有人看轻?
说着,许延寿便进入工作状态,将张安世给的那些卷宗询问着个三十多岁的老郎官按照惯例该如何处理。
在刘志的辅佐之下,许延寿将卷宗一一写下意见,盖上自己的印章,报送给了张安世。
自然,许延寿刚刚上手,给的都是些按照惯例可执行的小事,倒也没出什么疏漏。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延寿发现这光禄丞的权力可是着实不小。
首先是光禄勋府衙内部的执法权。
毕竟有武官,其内部执法自成一体,甚至可以决断某个光禄勋府衙的属员下狱。
其次是光禄勋的举荐用人权。
郎官之中很多是为宫廷、中朝工作的人员。自然按照不同的单位,发展也不一样:在尚书台的和管理杂物的郎官很可能品级一样,但一个靠近权力中枢,在当权者面前混个脸熟以后说不得就外放当县令了。而管杂物的,虽然在宫中,甚至一直都接触不到皇帝、大将军有什么前途可言?
而让谁去什么地方,光禄丞有权力举荐。
再次是郎官的考核。
除了皇帝、大将军等用的顺手的郎官之外,他们的考核自然是皇帝、大将军等亲自确定。其他郎官做的事儿好还是不好,光禄丞拿着笔便可以评价。
可以说掌握了大多数郎官的命运。
自然,权力在手,有人就想要攀附,阿谀奉承着有之、请吃送礼着也有之,甚至还有不顾许延寿年纪小,竟然送美人的。
真是自由许延寿想不到,没有投机钻营着做不到的事儿。
许延寿可算是打开眼界了。
然而许延寿要钱有钱,要地位有地位,根本不受这些人糖衣炮弹的侵蚀。
而且在光禄勋府衙呆了这么久,许延寿也发觉了目前光禄勋府衙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也是最严重的一个问题:郎官尽皆家室显赫之辈,至少也得是当地的世家大族。
西汉郎官的选拔,一开始是以军功制、任子制和赀选制充任的。
后来汉武帝从董仲舒议,开始让郡国每年保荐孝廉为郎中。
所谓的军功制就是凭借军功获得官职的制度,是拿生命拼前程的手段。
所谓任子制是享二千石郡太守等以上的官员,任满三年之后,可以保举其子弟中一人做官的制度。
而赀选制则是凭资产资格做官的制度,说白了就是捐钱买官。
而察举制则是由州、郡长官推荐孝廉、秀才的人选,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于县、乡、里的推荐,即人们所说的“乡举里选”。
这四项察举制的来源,其中至少两项是为有权有势的人开了后门的。
而军功制和察举制看起来普通百姓仍然可以通过军功或者举孝廉的方式成为郎官,但是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首先,军功制度可是拿命拼出来的,普通人搏命求个前程其凶险不言自明,但是即便是如此,军中勋爵冒名顶替的有之,不知其情的有之,同样情况优先选择有人的也有之,普通人能成为郎官,真算得上是难上加难。
但即便如此,仍然还是有一大批的普通人通过这种方式跃龙门,成为郎官,改变了自己被鱼肉的百姓地位。
其次,就是察举制了,看来起来是通过举孝廉和举茂才的方式给了底层人一个机会,但是人脉关系一个普通百姓和一个有钱人或者有权人相比谁更有名气?必然,无论是举孝廉还是举茂才,其所举的多为当地的世家大族,平民真的是少之又少。
可以说,普通人通过察举制跃龙门,成为郎官,改变自己的阶级地位,比军功还困难。
更为可怕的是,随着汉武帝后期休养生息的政策,普通人通过军功跃龙门成为郎官的可能性越来越低。
现在整个光禄勋之中,新进入的郎官竟然只有极少数乃是普通百姓出身的。
大汉都护
大汉都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