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曹操的用人恰恰相反,他大胆任用出身徽贱的人,委以重任,这些人不仅能够较好地执行他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其出身宦官之家的自卑感。曹操多次下求贤令,提出“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胸怀招揽人才。加之他作为汉末安定、统一的化身,其重新统国的抱负,既为能人志士所向往,也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因此人才云集,如百川归海。
如果说战略的选择使袁绍集团政治上处于被动,那么袁绍集团在用人上的失误则是断送了其人脉关系。在袁绍手下主要由土着的冀州集团和颍川集团两大智囊团,但这两大智囊团却是矛盾重重,引起严重的内耗。颍川集团好结党兴争,汉书地理志曰:
“颍川,韩都,士有申子、韩非、刻害余烈、高仕宦、好文法,民以贪逃争讼生分为失”
又据汉书赵广汉传“颍川大姓相与婚姻,吏俗朋党”,由于颍川从西汉就有着这样的社会风气,到东汉时仍持续,但冀州集团的谋臣却多刚烈、正直,田丰“刚而犯上”,审配“忠烈慷慨,有不可之节”,作为这两大集团的领导人,一定要协调好二集团的关系,不然就有可能敌人未到,而自身先灭。“汝、颍固多奇士”。
然而在袁绍集团内部的颍川谋士并没有发挥积极的作用。他们反而与耿直的冀州集团的谋士矛盾尖锐,几乎达到针锋相对的地步,而二集团的斗争的本质则是代表统一的冀州集团与善于猜摸心思代表袁绍割据一方心理的颍川集团的斗争,但袁绍由于其用人以个人感情倾向为主,偏听偏信,而导致其在战略思想离统一上越走越远,也导致自己集团内部内耗严重。
与袁绍集团相似,曹操军阀集团中也有两大阵营:汝颖集团和谯沛集团,汝颖集团以荀彧为核心,多谋臣,谯沛集团是曹操的戚族,多武将,他们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强大的军阀集团。曹操时期统兵征讨与宿卫大将,大都是谯郡人或是沛国人,当时最重要的军职是四征将军,中领军和中护军,通过魏志我们可以查看到,曾任过四征将军的有夏侯渊、曹仁与张辽,担任过同四征将军或高于四征将军的有夏侯惇大将军、督军、曹洪都护将军,统兵征战独当一面,几乎均操纵在谯沛人之手,其他的还如曹休、曹真、许褚均谯沛人。
三国之纵马十三州
三国之纵马十三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