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公孙瓒见对面兵少,下令骑兵发起冲锋,践踏敌阵。而麹义则带领这八百精锐步兵静静地伏在盾牌下面,当时公孙瓒手下的大将严纲,在带领白马义从冲到距离麴义几十步的地方,赫然发现了那一千张恐怖的强弩机,密密麻麻的箭头上那凌厉的寒光,瞬间便照的严纲大脑一片空白,强弩对骑兵意味着什么,严纲比谁都清楚,可这时已经晚了,还没等严纲反应过来,麴义便带着八百死士一齐跳跃而起,砍杀过去,与此同时,强弩齐发,利箭如流星一般直扑公孙瓒的骑兵而去,所中之处,如电闪雷击,血腥的空气里夹杂着骑兵们临死前的哀嚎和战马的长嘶,刹那间便倒下了一大片。公孙瓒全军陷入一片混乱,兵士们都争相逃命,麴义则越战越勇,一路攻下界桥,公孙瓒则率残兵退往蓟县。
此时袁绍正统领步兵数万人在后指挥,见到麴义大胜,就有些轻敌,他命令主力部队赶紧去追击敌人,而自己则带领一百多名卫士,抱着数十张强弩机,跟在后面缓缓行进。走到距离界桥十余里处,听说公孙瓒已经败退,于是袁绍就下马卸鞍,稍事休息。这时公孙瓒手下逃散的二千多名骑兵突然出现,将袁绍带的这百十人重重包围。
当时这帮人不知道里面那位是袁绍,所以没有玩命冲锋,否则袁盟主的小命肯定得交代了,这些人围住袁绍之后,只是在外围放乱箭,一时间箭如雨下,情况非常危险。谋士田丰扶着袁绍,要他躲到一堵矮墙里避箭,可袁绍却怒发冲冠,猛地将头盔摔在地上,说:“大丈夫宁可战死,躲在墙后,难道就能活命吗!”袁绍的英雄气概驱散了众人心头的恐惧,他一面鼓舞士气,一面沉着指挥弩弓手应战,始终没让敌军近前,很快,麹义领兵前来驰援,这群骑兵才迅速撤走。
界桥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步兵战胜骑兵的经典战例,它教会了后人严格的纪律,选择时机的能力和指挥官的个人素质永远是决定胜败的关键。经此一战,麴义名扬天下,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则基本全军覆没,大将严纲战死,而袁绍则站稳了冀州,牢牢控制住了这块富饶的立足之地。
公孙瓒回到幽州后,积极整顿兵马,南结袁术,准备再次与袁绍决战。很快,公孙瓒便令刘备屯兵高唐,单经屯兵平原,同时联合徐州的陶谦和南阳的袁术一同出兵,试图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夹击袁绍曹操集团,袁绍与曹操商议好对策,分别出击,大破袁术、公孙瓒以及陶谦的联军,袁术退至寿春。同年底,公孙瓒再次出兵龙凑,结果又被袁绍击败,公孙瓒只得退守幽州。短时间内经历数次激战,袁绍与公孙瓒双方皆是疲惫不堪,伤亡惨重,粮草罄尽。公元193年初,太仆赵岐奉汉献帝之命从长安赶来劝和,袁绍和公孙瓒这才双双宣告休战。
因为袁绍一直将公孙瓒视为头号劲敌,所以冀州的防御重心始终在北方,现在冀北好不容易暂时休战,还没等袁绍缓口气,冀南又出了大乱子。当时在冀州与兖州的交界地区,连同并州一带都是农民起义军的活跃地区,公元193年,黑山军的一支数万人,在首领于毒的率领下,趁袁绍主力都在冀北,内部空虚之机,竟然一举攻陷了冀州的治所邺城。当时袁绍和部下们的家属都在邺城中,听闻这个消息,有的愁眉不展,有的放声痛哭,唯独袁绍容貌自若,丝毫不改平日的风度,才使军心稍安。接着,袁绍率军征讨,起义军战败,向南退至朝歌,袁绍引军随后赶到,经过五天的激烈战斗,于毒连同手下一万多部众被杀。然后袁绍率军沿鹿肠山一路向北,接连剿灭了刘石、青牛角、黄龙、郭大贤等多支黄巾起义军,斩杀过万。随后袁绍在常山遭遇了黑山军的主力张燕,双方展开大规模会战,连续打了十几天,张燕与袁绍都死伤惨重,随后各自罢兵。
公元195年,袁绍手下的东郡太守臧洪宣布与袁绍决裂,断绝隶属关系。袁绍亲率大军兴兵围城长达一年,城内粮草断绝,臧洪也在城破后被杀。同年,原幽州牧刘虞的旧部鲜于辅等人联合乌桓,攻打公孙瓒,袁绍乘机派出大将麴义,与鲜于辅合兵,共计十万大军,进击公孙瓒,在鲍丘大破公孙瓒主力,斩首两万余,公孙瓒退到易京,坚守不出。易京城非常牢固,难以攻克,麴义军粮耗尽,只能撤走,公孙瓒趁势追击,将麴义击败。
三国之纵马十三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