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
校场之上,秦烈正在军队中与将士们交谈,在这时,一位侍卫跑了过来,对着秦烈说道。
“何事?”秦烈看着侍卫,问道。
“报告主公,城外有一支军队正在向卢奴开来!”侍卫随即说道。
秦烈一愣:“军队?”
现在的中山郡都是没有什么外患了,即使是有,也是零零星星的,也完全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可是看着既然侍卫来报告自己,这支军队的来头一定不小。
“有多少人?”秦烈问道。
“有数万人之多!”侍卫回答道。
“数万人?”秦烈有些吃惊,再怎么说自己的郡中也不会出现数万人的队伍。
“距离卢奴还有多远?”秦烈问道。
此时的秦烈也不是很担心,因为此时的秦烈想起来曹操的檄文,也就清楚了什么时候要来军队,并且早在很多日之前,自己就收到了来自公孙瓒的书信,说是要从中山郡借道。
诸侯会盟的地点没有变,依然是在酸枣会盟,而酸枣会盟,处于幽州的公孙瓒就要经过冀州。
就在前几日,秦烈也曾经收到过讨伐董卓的邀请,毕竟自己也是一方诸侯,虽然不见得比得上那些老牌的诸侯,可是自己的也是曾经名扬天下过,在这个立场来说,自己在这里很受待见。
话说酸枣会盟,秦烈是不想去的,酸枣会盟中的酸枣不是吃着酸枣来会盟的意思。“酸枣”一词是一个古地名,因为那个地方盛产一种果仁可以入药的“酸枣”而得名。当时的酸枣是陈留太守张邈管辖的一个县,现在地理位置属于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
为什么要在酸枣这个地方会盟呢?这是因为会盟之地,要选择交通好的地方,这样才方便各地前来。会盟的各诸侯,以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为主,而酸枣这个地方,正好是连接中原各州非常便利和重要的黄河古渡口。这就好比朋友聚餐一样,通常都会折中选择一家大家彼此都觉得距离适中,交通便利的餐馆吃饭。
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母亲河,不是简单的滋养大地,它是有脾气的“母亲”。在古代,黄河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
黄河中上游,因为被夹束于山谷之间,呈几字型,因此河道几无变化。但黄河自丘陵山区的洛阳孟津县流出后,夹杂着大量的黄土高原的泥沙,一泻千里,奔腾在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上。因此,古代的孟津是个非常重要的黄河渡口,又在洛阳西北不远处,所以又是个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设有洛阳八关之一的孟津关。很久之前的武王伐纣,就是在孟津渡口附近,与八百诸侯会盟,共伐朝歌。
黄河母亲,到了下游之后,都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哪个时候河道淤积了就改道往顺眼的地方走。常常是侵入了当地原来水系河道,直至流入大海。
发生在延津的这场酸枣会盟,只是一个开始。后来袁绍和曹操的中原争霸战,除了官渡之外,酸枣将是另一个重要战场。
酸枣会盟的盟主袁绍全程缺席,太守助理全程主持大典,所发誓约感人泪下,催人奋进
首先是刘关张一定不在这次会盟中,也一定没有三英战吕布这么赖皮的31的武将挑战,可能压根就没参与这次讨董大战中。中,刘备是跟着公孙瓒,才蹭到了进入十八路诸侯会盟现场的机会。而正史中,公孙瓒说是要来讨伐董卓,但却是假道伐虢,惦记着当时韩馥的冀州地盘。
其次,酸枣会盟的盟主袁绍,也没有亲自来现场。当时的袁绍,远在渤海郡,他积极响应讨董号召,将自己的讨伐部队屯到了河内郡太守王匡那,由冀州刺史韩馥负责粮草,袁绍自己并没有来酸枣。当时在酸枣会盟的只有刘岱、张邈、张超、桥瑁、袁遗、鲍信等。曹操作为张邈的附属部队,其实是没有资格与各位大佬们平起平坐。
因此,酸枣会盟中大家心目中的盟主没到场,各位诸侯都不愿意代盟主主持这次会盟典礼。这个时候,上集里介绍的广陵太守张超的助理臧洪,自告奋勇,登坛主持大局。他在典礼上的那些话,后来被作者套用给到袁绍的台词里:
三国之纵马十三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