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匠拿出一把装有刀柄的成刀,双手递给了秦烈,恭敬道:“请主公一试。”
秦烈接过那一把刀,拿着陈宫,又看了看自己腰间的刀。
自己腰间的佩刀是以前在安邦县的时候打造的,汉代的人都是佩剑,可是秦烈却喜欢佩刀。
至于为什么人们喜欢佩剑,首先,铸剑比铸造其他兵器难度大、工艺更复杂,更加耗时耗力,有“十年磨一剑”之说。古人在铸剑工艺的探索上,可谓精益求精,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早在东周时期,就出现了很多著名的铸剑大师,如欧冶子、干将、莫邪等人,铸就了一批千古名剑,如干将、莫邪等。所以剑往往被称为宝剑,古人佩剑还能象征身份和地位。
在汉代以前,剑一直是作战部队的“制式”武器。到西汉末年,钢铁兵器已完全取代了青铜。战争中,由于骑兵冲锋的速度较快,马上的短兵器要注重易发力、利砍切的特性,所以,长剑逐渐被环首大刀取代,最终完全退出战场。
剑退出了战阵的主舞台,然而剑的生命并末终结,它不仅没有从历史上消失,反而制作日见精良,技法日趋精妙,成为两两捉对厮杀的利器,继续保持个体作战的武器功能,同时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和更深刻的文化意涵。
还有这其实是一个文化问题,中国古代的十八般兵器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兵器文化。一般说来,作为杀人武器的兵器主凶,刀也不例外。
例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刀山火海,两面三刀,磨刀霍霍,笑里藏刀,千刀万剐,借刀杀人,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等等,所以古代文人一般是不会佩带主凶的刀的。
但剑却是一个例外,从形式和外表上看,剑只是“十八般兵器”中的一种,与其它兵器相比没有任何特殊性,但从内容和其所包含的文化来看,则完全不同。剑文化内涵丰富,特指寓意深刻,是其它兵器所无法比拟的。
三国之纵马十三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