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将领并不因职务高而人格高尚,士卒也不因职务低而人格卑劣。他进而指出,军人被称为士”,或军士”、战士,或勇士、士卒这一士字就是他们平等地位的体现。将领只有不拘泥于等级贵贱,重视士卒的作用,提高士卒的地位,全军上下才会从内心深处感服于这种爱行,从而力齐气奋,万人一心。
师克在和。左传曰:师克在和。
意思是军队作战取胜的关键在于内部和睦相亲。而爱护士卒正是达成军队内部和睦的有效途径。孙武探讨了爱兵与致胜的关系。他指出,将帅的关心爱抚,可以令士卒与之赴深溪、“与之俱死,以勇敢献身的精神争取胜利。
韩非子断言慈,于战则胜,以守则固。”意思是慈爱用到攻战上就能取胜,用到防卫上就能巩固。三略说“良将之养士,不易于身,能使三军如一心,则其胜可全。”指出将帅只要爱兵若爱己,则三军上下众志成城,战争就可取得全胜。
诸葛亮十分重视将士间的团结,认为只有用爱来感动士卒,才能密切将士关系,实现所向必捷”的根本目的。古代将帅朴素地认识到两军决战的最终目的在于致胜,所以增进内部团结的实质就是提高军队战斗力。将帅只有恤士为本”,才能营造出相亲相爱的和睦气氛,从而点燃士卒的感情之火,去争取战争的胜利。因此,明智的将帅无不把爱兵作为重要的治军原则反复强调,更在实践中身体力行。
将识士情。知兵是爱兵的基础,古代兵家把深入士卒、了解下情看作将帅的重要使命。孙子曰: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宋代范仲淹建议职有专责,以便兵。明太祖朱元璋反复告诫诸将要必皆识之,知其才能勇怯何如”,抗倭名将戚继光要求主将常察士卒饥饱劳逸、强弱、勇怯、材技、动静之情。唐代安禄山叛乱,真源令张巡据守孤城睢阳。
只要见到一兵一卒,张巡都要询问姓名,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最后达到无人不识的地步。由于张巡知兵爱兵,极大地凝聚了军心,最终睢阳以七千兵力历经大小四百余战,坚守了四个月之久。
三国之纵马十三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