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朝自开国百年,便是靠着文人士大夫治国,怎么到了陈大人这里就成了可有可无。”
“陶大人误会,我并不是有轻视文人,只是觉得文武同样是最重要的事情,今日我为何要让这大旗竖起来,它在战场上,不仅仅是一面旗帜,是文朝的魂,是千万将士的主心骨,是希望,旗永远不倒。文章救不了,也抵抗不住那些异族入侵。”
“我看未必。”
“我举个例子,若是文朝对狄人国开始对战,你觉得谁会赢?”
陶若海打了个哆嗦,这样的事情他怎么敢妄下断言,不管说什么都是不妥帖的。
意识到自己这个问题有些太唐突了,陈昭换了个说法:“几十万大军兵临城下,自然是多者胜,可是若是一个为了自己活下去而跑来作战,一个只是防卫,那么谁才是胜者,这个不敢说,也不好说。
人的脊梁骨断了,就再也站不起来了,所以旗帜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断的。陶大人明白否。”
“略有感慨,不过老夫不得不承认的是,陈大人对这旗帜也能解说出来如此多的言论,作起文章来定然文采不凡。”
“大学士,我并不是作什么空洞文章,若是有一日,我有幸见得文朝的千军万马,我第一件事便是要告诉他们,旗在人在,人不在,文朝的大旗也要竖起来,哪怕脚下血流成河,旗也要完好无损,它是将士的脊梁骨,是信仰。”
陶若海听到最后这句话,心里突然咯噔了下,他们平日里在朝堂只是为了一些政事,意见在那里争执不堪。
这一刻,他突然顿悟,对陈昭说道:“我不如她,我终于知道陛下为何说她是文朝第一,而我只能当个第二了,心服口服。”
陶若海突然一番莫名其妙的话让他有些蒙,正想要问时,看他已经走远了。
夜色将陶若海的身影渐渐的没入进去,留下灯光里的陈昭站在灯火处,两眼很是坚定无比的望着文朝的那一面大旗。
离朝会开始的前一日,陶夫人又来感谢程绮烟,说是这几日陶若海埋头苦读,她只好亲自跑来感谢她们。
与此同一日的,还有司马弛。
五好小书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