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以武立国,西夏全盛时期也就300万人口,却可以拼凑出100万大军,凡年龄15以上及70以下的男丁,都必须进行登记并随时准备入伍,甚至妇女,也被编入行伍。近代有人评价西夏是西方的普鲁士,是“一支军队拥有一个国家”。
所谓铁鹞子是西夏的重甲骑兵。这支部队共三千人,分为十队,每队300人,队有队长,担任队长的“皆一时之悍将”。除了人,铁鹞子对马的选用标准也十分严格,必须是西夏河西牧场中上等的军马,才可以归入此类,故而几乎每一匹马耐力、冲刺力都可以得到保障。此外,人与马都着西夏特制的冷锻甲,在战斗时,人与马以钩索绞联,即便人战死了,尸体也会一直骑在马上。铁鹞子是李元昊所创,一开始只用于皇家护卫,到后来逐渐演变为西夏骑兵的主力,用以冲锋陷阵。
所谓强弩兵,西夏的弩的臂弓是用牦牛角制作而成,耐久性强,精度高,操作便捷,而弩所使用的箭支,也是西夏人用冷锻技术造出来的,穿透力远胜过当时的宋朝和辽朝的弩箭。强弩兵一般结阵操作,在铁鹞子冲破敌人的阵型后,强弩兵发射弩箭,对没有盾牌防御的敌人进行绞杀。
所谓步跋子,其实就是山地特种兵。宋史中这样描述:步跋子“上下山坡,出入溪涧,最能逾高超远,轻足善走。”该兵种也算的上是因地制宜。当时的西夏占据着河套、河西走廊已经陇右一带,六盘山全是山地,所以当地人在山林中奔走能力以及耐力都十分优秀,李元昊专门组建这一支军队,用于在山谷或者溪谷中接敌作战使用。
西夏强军之后,发动好水川之战,宋军溃败,宋军将士战死余人。宋军退兵中途,阵亡将士的父兄妻子数千人,号泣于马首前,持旧衣、纸钱招魂而哭道:“汝昔从招讨出征,今招讨归而汝死矣,汝之魂识亦能从招讨以归乎?”当时哀恸之声震天地,韩琦掩泣驻马,不能行进。
范仲淹的好友滕子京此时正在知泾州任上,大设牛酒迎犒士卒,在佛寺设醮祭祀阵亡将士,抚恤遗族,使人心得以安定,结果被斥为滥用公使钱,庆历四年春,谪守巴陵郡,于是有了闻名遐迩的岳阳楼记。
噩耗传到东京,“关右震动,仁宗为之旰食”。宋仁宗怒贬户部尚书、陕西经略安抚使夏竦和韩琦、范仲淹。宰相吕夷简连连惊呼“一战不及一战,可骇也!”
唐志准备在泉州设立训练基地,专门培养山地特种兵,南海各地山地很多,特种作战大有可为。还有神臂弓,藏地的牦牛角唐志收集到200根,制成神臂弓,加上偏心轮,射程至少可以达到200米,这在当今算是非常恐怖的距离了。至于宋朝的书上写的神臂弓340步,那就乐一乐,千万别信。公牛角可能不够用,只好用桑木取代,不过有滑轮,问题不大。
唐志的石墨坩埚可以把钢水液化,这里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翻砂铸造弩箭,不需要另外锻打,也就是说,秦国的标准化流水线生产弩弓和弩箭成为可能。如果茶马互市展开,汉地的商人可以深入藏地收集牦牛角,原材料紧缺的状况很快就能解决。
还有就是瞄准镜,自制瞄准镜的精度基本为零,不过造出玻璃来后可能让磨镜的师傅试一试,有目标就好,成不成无所谓。香皂、玻璃、炼钢在春节过后就要开始试验,还有螺母和螺丝这些紧固件都要造出来,造大海船的时候有大用。
现在泉州码头和造船厂都开始兴建,唐志拿出船坞的技术。船坞是宋朝人张平发明的。公元977年,张平任供奉官、监阳平都木务兼造船厂,住今陕西省宝鸡市以东之阳平镇。当时,在渭河边造船,容易被水将船冲走,只好派一船三户守护,一年征调民工上千户,劳民伤财。张平遂命民工在岸边挖一大坑,在其中造船,船造好以后,掘开一口子,引水入坑,船漂起,驶入河中,大坑称之为“船坞”。
初唐闲公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